01
最近热播的国产电视剧《小欢喜》,该剧聚焦于高考前的中国家庭,把在高三这个特殊时期,三个家庭的一地鸡毛展现的淋漓尽致,每对关系的冲突与和解,都能恰如其分地贴近现实,网友不禁大呼:太真实了吧!
最引我深思的是陶虹饰演的宋倩对于女儿英子的教育方式,她虽然很爱孩子,但太强势和独断了,既不倾听女儿的想法,更不信任女儿。
高三时刻,无比关键,孩子应该无条件的以学习为重,但压力巨大,也需要适当疏解。
有一个场景我印象十分深刻,好友方一凡在楼道里用拥抱安慰心情不好的英子时,正好被两个回家的妈妈看到了,两个家长甚至惊讶,于是脑补出一场早恋情景。
在如此重要的时期,怎么能早恋,简直是捅马蜂窝,于是两家父母齐上阵来问询孩子。
孩子们解释:学校组织了一堂心理讲座,谈到拥抱疗法,刚好自己情绪低落就用拥抱做安慰,更何况,我们俩是革命友谊,不可能谈恋爱的。
可是奈何他俩怎么说,父母们就是不买账,尤其英子妈妈宋倩仍不依不饶地问,逼的孩子没办法,只能违心承认确有此事。
宋倩为了避免孩子多余接触,早送晚接,严防死守,也是操碎了心,为此如闺蜜般情谊的两位妈妈,甚至呈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固然孩子拥抱的行为欠妥,但也不能只凭所见和猜想就妄下判断,甚至对孩子没有基本的信任。
这可能只是艺术高于生活的夸张表现,而真实的情况远比剧情更严峻,也更发人深省。
很多中国家长过度焦虑,所有生活以孩子为中心,更把成绩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但凡影响学习的事都会放大N倍,草木皆兵。
就如剧中的宋倩,一个拥抱脑补成一场早恋,引发了两个家庭的“地震”,甚至关系的坍塌。
与其说是对孩子信任的问题,不如解读为家长们谈早恋色变,对性教育的讳莫如深。
02
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某一期的《圆桌派》上就谈到了——家庭该如何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李玫瑾老师说道:其实,在初中这个阶段,父母就要跟自己的孩子去聊,如果是个女孩,就妈妈去跟她聊,如果是男孩,就爸爸去跟他聊,聊什么呢,妈妈就聊我当初怎么看上你爸爸的,男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你看你爸爸缺点在哪儿,但他的优点是什么;爸爸跟男孩说,女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是怎么看上妈妈的。
在他们青春期开始的阶段,要学着去识别这个男人和女人,哪些品质是最重要的。
然而,李玫瑾老师很遗憾地讲到,但现在我们很多家庭没有这样的教育,一说谈恋爱都是从文学上来的,更多从电视剧上来。
我认为李玫瑾老师所说的方式很值得尝试,因为很多内容越早告诉孩子,其犯错的成本就越低。
我自己也有女儿,将来也会面临她青春期的问题,我肯定按照李玫瑾老师说的做,主动和她聊恋爱的事,如爸爸的哪些特质吸引了我,打动了我。
家长重在指导孩子认识和学会分辨,并教给他们必要的性知识,懂得保护自己。
假如做父母的没有认真传输给孩子,而这一块内容在学校也是空白,孩子就不知道如何处理,自然会从其他渠道获取。
或许是网络上,同龄人处,或自我摸索,那么可能很冒险,也有可能会被误导。
总之,受伤害的还是孩子,与其这样,还不如我们坦诚布公地说出来,既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一种增进亲子关系的途径。
因为情感在任何时候都是最美妙的情愫,没有年龄界限和早晚之分。
即便青春期的情感很懵懂和微妙,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会面对和处理,而不是一味的打压和回避。
03
黄磊老师接受采访时说到:我自己女儿如果15岁谈恋爱,我觉得正常,不觉得是早恋,恋爱就是恋爱,青春期的情寇初开很美好。
他该表示自己不会查看女儿的手机,她有她的人生,她想要更好的人生和未来,我要从现在就教会她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错的,我自己都做成错的,她能知道对的是什么样子。
女儿黄多多曾因为紫色发色上过热搜,引起大家的讨论,很多网友都表示认可黄磊的教育观。
从很多细节也能感受到爸爸对女儿的尊重,而且黄多多本身很努力和优秀,并没有因为其他的事影响到自身的进步。
其实,说到底,还是那句话:中国的父母总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过度干涉孩子的事情。
尤其在情感方面,从初中的早恋开始,高中的严防死守,大学天高皇帝远的管不上,毕业工作后花式催婚,如紧箍咒一般。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责任与情感需要。
人生并不会因为早恋而被摧毁,父母们不用如临大敌,惊慌失措,反而是你们的过度反应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既然躲不过,不如正面突破。
即便孩子早恋了,你除了训斥他,你也改变不了事实,难道你要打他、关他甚至转学吗?
唯有正面管教才是关键,那就是尊重他,倾听他的想法,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
面对早恋,面对情感,父母和孩子都需要指导,更要直面,而不是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