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对读书挺重视的,这点,我很喜欢。读书,是教师素养自我提升的主要途径。在给每位教师发的三本书里,其中一本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以前断断续续看了几回,但是从来不给自己留任务,看过就算了,除了在书上用红笔划划重点段落,也很少提笔写点东西。
拿起熟悉的书本,闻着淡淡书香,边开始阅读,我努力克制自己阅读的速度,尽量控制在每天或者两天30页内,不想一下子读完。或者去看看手里的其他书籍。
在前30页中,我知道“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注重描述学生的评价,要在教学过程实现差异性的评价,又是“增值评价”。文章说“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这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教育。“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提示,教师要善于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背景,探究有效的措施,通过自身和学生一起努力,一起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因此,“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教育的本质是挖掘学生的潜能,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是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发展学生,成就学生,这就是教师的应有之道。
教师的时间毕竟有限,但上课是教师的天职。“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我做不到每一节,都经过终生的准备,但是我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来补充,是可以做到的。“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每个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的提高,都是通过不断的阅读,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融入教学实践,不断的探索、总结与升华。因此,我能在课堂上自如的发挥,在于我不教学生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观察,一起生成,一起攻克困难。
我们不但要要求教师养成自我阅读良好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自我阅读的良好行为。“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阅读有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引爆内心的渴望。“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当知识借助学生的经验以及深刻的思考,才能正式地成为学生真正的知识。而经验来源于生活现实,经历越多,经验就越多,这和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同出一辙。
前30页,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阅读是生活的必需的,从小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才能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我们对学生要实行因材施教,差别评价,发挥潜能,奠基幸福。读书是幸福的,因读书而产生思考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