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原文来自本书1.1现代大脑理论
片段1:P5
当一个给定的信息,或思想,或重新激活的记忆在脑细胞之间传递时,就建立起了一个生活电磁通道。这些神经细胞通道就叫作“记忆轨迹”。
当你每次产生一个想法时,带有这个想法的神经通道中的升华电磁阻力就会减少。这就像在丛林之中清出一条小路来一样。第一次的费一点儿劲儿,因为你必须清除掉一路的杂草缠藤。第二次就容易多了,因为第一次走过这里时已经做了很多的清障工作。你从这里经过的次数越多,存在的阻力就越小,直到重复很多次以后这条小路变得又宽又平。
“思维事件”发生的次数越多,它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片段2:3.2无限的存储量 P27
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即使你的大脑在100年的时间里,每秒钟输入10条数据(每个条目都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或者图像),那仅仅占大脑存储量的不到1/10。
发散性思维(来自“发散”这个词,意思是“向各个方向传播或移动”,或者从一个既定的中心向四周辐射)指的是,来自或连接到一个中心点的联想过程。
片段3:7.1驾驭所有的皮层技能 P54
思维导图以一种独特、有效的方法驾驭全部皮层技能——词汇、图像、数字、逻辑、节奏、颜色以及空间感。它可以给你常有大脑无极限的自由之感。
【I】重述知识
大脑的运作理论告诉我们,大脑的潜力是无穷尽的,而且要运用左右大脑的功能上的区别,调动所有可以调动的资源,来帮助形成思维的通路,达到学习牢固的目的。
【A1】内化知识
以前有一个概念叫“把孩子累傻了”,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孩子“累”坏了。其实不然,真正累的不是学习本身,而是无意义的重复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学习的方式太疲惫。
大脑的运作必然是越用越活的,就像文章中说的,思维的通路一开始荆棘密布,时间长了,反复的次数多了,印象逐步加深。学校学习某个知识,反复做题的用意正在于此。但容易造成偏颇。比如,某一个知识点没有完全理解,用这种反复做题的方式就效果不好。
再比如,记忆的遗忘曲线,掌握了这个规律,及时帮孩子重复所学知识,也可以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还有发散思维,起初我的理解太抽象,现在明白了,发散是广泛的围绕某个中心点的连接,孩子更适合发散思维,因为思维没有僵化。
再有思维导图,远不是用黑色墨水笔画完那么简单,更不是把所有的梗概全部抄在一张纸上。而是先运用图形颜色设计中心图,再类似神经连接分支,填写关键词作为梳理的一部分,然后采用符号、图形、颜色等区分,加强记忆。
所以一副完整的思维导图,是需要动一些脑筋的,正因为动了脑筋,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张图便过目不忘了。
其中一张艺术思维导图,漂亮但难于理解。另一张书中举例的树形思维导图很喜欢,如果可以想打印收藏。
【A2】应用知识
具体场景:在自己学习和陪伴孩子学习中。
具体应用:
1.找一个时间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下大脑的运作机制,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么。然后反思一下错误的学习方法,把自己从无意义的重复劳动中解救出来,逐个击破不懂的知识点。最后一起做一些发散思维的思考,没有边际也可以,做好思维导图的准备。
2.自己先实践思维导图,先从简单的开始,帮助学习记忆。
具体结果:希望能解放头脑的做思维导图,作为爱好长期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