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入选了我的年度最爱——《不努力好像也没关系》(【日】寻幸哉)
这本书是读库出品的“14岁懂社会系列”,非常值得一读。这一系列的其他也让我很心动,如《来说说媒体的谎言》《关于工作幸福这件事》等。这本书是购买参差书店的盲盒所得,给店家的关键词是“个人意志与社会意志怎么平衡,读完能让人开心的书”,收到的书籍是这本和《我要快乐,不必正常》《哲学的快乐》(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
本书逆社会主流价值,认为成长为一个有趣的大人要比成为一个有用的大人要重要得多。龟兔赛跑故事里面乌龟才是反面教材,缺点其实是你自己独特的个性,对竞争机制进行严厉地批评,谈论了孤独与真正的朋友,以及以“有用”作为价值尺度的世俗标准与“存在本身就是价值”的魔法标准之间的对比。
对我来说,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松了一口气,读完自己那颗疲惫的心,好像有一双无形的手在轻轻安抚我。其实从我给店家的关键词其实就可以看出来,我在这一点上是一个蛮迷茫的,或者说是没有坚定勇气的。一种自我拉扯的感觉,一直紧紧地缠绕着我。被这样的评价体系困住,高中的时候还会愤怒,现在却快要被同化,这点让我感到很羞耻。也开始用有用与否这样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就痛苦地发现自己找不到自己应该在的刻度。这样的衡量行为一点一点吞食着自己的生命力量,最可怕的是,当自己处于尺子低刻度的时候,别人的评价还在其次,自己对自己的怀疑,自我轻视,成为了最致命最重的一锤。那我要是不位于刻度尺的最低位,那不就行了么?答案还是不行,你若位于刻度尺的中间,往下看,你会嬉笑底端的人并暗暗庆幸自己没有沦落到位于底端人的位置,往上看,你会愤恨高处的人暗自发力定有一日,要自己成为顶端。你若位于顶端,望着比你底的,自然是风光无限,可是是否会悄悄发憷,害怕被超越呢?
这样的体系很什么很像呢?就很像鲁迅《灯下漫笔》里描绘的那样“但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因为倘一动弹,虽或有利,然而也有弊。”我们形成了一个链条,在这样一个链条里,人人都有比自己低一级的存在,那自己就还不算太差,便安然出之,然后被压制的,又有希望能够往链条高处爬去,那压制不过是暂时的,总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拼命向高处爬去。
那应对这样的评价标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
那就不认同,不采纳罢。弃若敝履吧,落得个神清气爽!
“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是于世有用的,但将这一点抛于脑后,只知一味挑唆年轻人‘一定要于世有用’的家伙,都是只认黄白之货的势利眼。年轻人啊,可千万别被这种鬼话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