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到邻班李青同学的考场作文,很是喜欢,和她的语文老师燕子老师聊起来,燕子说,这姑娘喜欢刘亮程的散文,她的作文有刘亮程的风格。
我满是好奇和欣赏,让燕子带李青来见我。
见到这个小姑娘,聊起读书,她的眼里满是光芒。我第一次从一个孩子身上懂了一句话:先有光,再去照亮别人。
这确实是个朴实无华而又光芒四射的小姑娘。
她的朴实无华,在于她的笑,恬淡而不张扬;在于她的声音,清晰而不高调。她的身上有一种恰到好处的舒适的美。
我问她喜欢读什么书。她说,喜欢读刘亮程的散文,但不是很懂。她还说,喜欢读胡适的,朱自清的散文。
我在想,能够读懂胡适的散文,怎么会读不懂刘亮程的散文?刘亮程的散文到底什么风格?
我没有读过刘亮程的散文,好奇心迫使我想马上读到。我和李青借来了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
结缘这本书后,这几天,除去上课和正常的工作外,我就在这个村庄里驻扎了。
这本书,我至今为止在读中,但几个感受已经存在了好久。
一、一本有缘分的书总可以把你带进和作者共鸣的境界。
我的童年,生活在一个地处丘陵地区的村庄。在我看来,我的村庄并不算小,住着很多人家,我是其中一个,而且是最渺小的一个人。
在我的村庄里,我听过鸟鸣,捉过虫子,沐过山风,喂过老牛,爬过小山,跳过土堰,白天赶过追人的狗,晚上捉过迷藏,看到过,一些老人的悄悄离开,听到过,邻家诞生的小生命的啼哭………
我能够随刘亮程的文字走进我童年的村庄。重温遥远而又熟悉的一幕一幕。
只是,我没有刘亮程对于一个村庄的深刻解读和认识。而且,我没有活出他在村庄里的那份洒脱和孤寂。
他的《一个人的村庄》,应该可以算是最有价值的村庄文化。
很多作家,写鸟鸣是鸟鸣,写花开是花开,写虫儿飞是虫儿飞,写别人是别人,写物品是物品,虽然很美,但是物我很分得开。读者不会混淆谁是被写的,谁是作者。只有刘亮程的散文,物我合一,他会以一只鸟的身份说话,会以一头驴的心态活着,甚至他就是这个村庄土地上的一粒尘,蓝天上漂浮的一朵云……他让人感觉,人和别的生命没有什么区别,所有的快乐,苦闷都以同样的活着的心态呈现在一个小村庄里,这一切就是一个村庄的文化和生命。
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
慢慢的,我的童年的村庄也变成“黄沙梁”。成了一座可以永恒的村庄,天空、大地自由自在地存在,神圣者隐藏在村庄最深处,短暂者在自身的生命中。它注定要随刘亮程的文字在我的内心存在下来,变成某种精神状态。这是一种充满怀旧的精神状态,就像作者说的“在一个村庄活得很久了,就会感到时间在你身上慢了下来。”
我的村庄只留了我的童年,长大后我便离开了它,虽然也常常回去,但终究找不到童年的村庄的模样,读到刘亮程的文章,它的模样慢慢呈现出来,像是久久的浸在时间的长河里的一副画,慢慢凸显出来一样。
二、一本好的书一定有细腻而深沉真诚的情感。
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写的真的细腻。情感那么真诚,那么深沉。
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一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锈在墙中的木镢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这样的祈祷和呼唤你可曾有过?对着你的村庄,对着你的人生之路,期望留下你活过的证据?
“对一朵花微笑,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摊草惹笑了”
这样的画面可否美丽?读到它,你是否愿意对着一朵花微笑?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
这样的话语是不是让你深有感触?读到它,你是否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是否告诉自己,人生其实很多的路得一个人走下去,哪怕永远走不出一个村庄,也得靠自己撑下去。谁也无法真正帮到谁,人们,只不过在偶尔的互帮互助中,让人生有更多的花草树木般的美丽,让人生多点亮丽。但最终的路,是要一个人走,谁都帮不了谁。
每个生命都在刘亮程细腻的笔触下有了灵魂和生命,他深沉的真诚的情感告诉我们,写文要用心,真正的用心。
三、一本好的书一定有深刻的思考在。
刘亮程是真正的作家,也是真正的农民,是真正的农民作家。
作为农民,写作是他业余的事情;而作为作家,他却无时不在创作,即使在他扛着一把铁锨在田间地头闲逛的时候,还在喜欢偷偷观察着村里的人,以及驴,兔,飞鸟,蚂蚁,蚊子,以及风中的野草和落叶,甚至村东头以及村西头的阳光……
刘亮程不同于其他作家所写农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不是站在一边以“体验生活”的作家的身份来写,而是写他自己的村庄,他眼中的、心中的、生于斯长于斯、亦必葬于斯的这一方土地。
所以,他的心在这个村庄,他的情感在这里,他的独特的思考也在这里。
在《一个人的村庄》中,刘亮程对许多事物进行了新的定义和解读,有些见解让人不禁莞尔,又连称妙哉。
如关于人和牲畜间的奴役与被奴役关系,“在这漫长的一生中,人和马付出了一样沉重的劳动。人使唤马拉车、赶路,马也使唤人给自己饮水、喂草加料,清理圈里的马粪。有时还带着马找畜医去看病,像照管自己的父亲一样热心。堆在人一生中的事情,一样堆在马的一生中。人只知道马帮自己干了一辈子活,却不知道人也帮马操劳了一辈子。只是活到最后,人可以把一匹老马的肉吃掉,皮子卖掉,马却不能对人这样”,“马从来就不属于谁。别以为一匹马在你胯下奔跑了多少年,这马就是你的。在马眼里,你不过是被它驮运的一件东西。或许马早把你当成了自己的一个器官,高高地安置在马背上 替它看看路,拉拉缰绳,有时下来给它喂草、梳毛、修理蹄子”,“人把它们叫牲口 不知道它们把人叫啥”。
这样的独特思考书中比比皆是,它大大削弱了我们作为人的强大感和威严感,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我们和自然、和动物、和其他一切生命的关系。来重新定义和思考,我们人的存在于一个村庄,于自然,于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面对这样的文字,在忍俊不禁中,我们好像多了那么一丝轻松和惬意。是的,你可以试试,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生命看成和花草虫蚁,和牛马一样的时候,你心里就会多出很多坦然和踏实,甚至会多出很多满足和快乐。
我想这个老农民作家一定深刻的解读过老庄,真的是个智慧的农民作家。
我今天依旧在《一个人的村庄》里逗留着,很是喜欢这里。李青,一个小孩子,不懂刘亮程的文字,一点也不奇怪。我也不太懂,但只是觉得非常美好。
一本书,能够让人驻足并且觉得美好,价值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