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拿起了双十一买的《都嘟》,读到了有关冰糖葫芦的故事,马老认为他吃过最好吃的冰糖葫芦就是小时候去庙会里父亲给买的。长长的山里红往竹签子上一穿,蘸了糖“啪”的往冻了的石板上重重地掷地有声,全摆满了再从第一个“啪”的起下来,一路扛在肩上回家就着尘土吃,嘎巴脆酸的有劲儿,甜的蜜似的……
今天我看到街上卖糖葫芦的就想起马老的故事来,酸酸甜甜山里红,糖葫芦还是传统的好吃,不喜欢糖葡萄,也不喜欢糖草莓,最多撒些芝麻、葵花籽……不是说糖葡萄、糖草莓就不好吃了,而是缺乏了一种回味,就和什么样的山珍海味,到头来你最惦记的就是母亲做的那碗面一样。
不知道是不是山里红的作用,居然开胃的看到小吃摊上的煎饼又馋了起来。今天真的很幸运,这个小吃摊发现于半年前,吃过他家的炸串,老苍赞不绝口,说是有种小时候的味道,面脆料足!我从小就喜欢吃煎饼,那个时候的煎饼一块一套,还有芝麻,我认为芝麻不可缺,就像吃饺子时候的香油一样,香油一滴香,芝麻一搓才香呢,香油不就是芝麻做的吗……
吃了一辈子的煎饼,今天算是见识了市面,原来这个掌柜的有诀窍,平常吃煎饼油条都是提前准备好的,直接往上一搁就得,今天掌柜还要把油条从新过油炸,这样的油条口感更好,一直认为油条是煎饼的原配,不喜欢脆皮,更不喜欢辣条,香肠的瞎折腾。这几年北京不是出了个有名的煎饼店么,什么鸡柳香肠胡乱的加,一个大大的煎饼要你十几二十块,完全的没有了小时候煎饼的记忆,煎饼就是煎饼,煎饼就得加果子才叫煎饼果子不是?这鸡柳、香肠就好比糖葡萄、糖草莓一样,绝对的好吃,又绝对的“无味”。
小时候我对煎饼的记忆有二,一是必须有芝麻和油条的煎饼,今天让我饱了口福,开了眼界;二是七八岁爬泰山时在山上吃的山东煎饼,二十几年前五角一套,早已准备好的大张薄皮,刷了酱直接放根山东大葱,左右一折,双手抱着吃,我记得我吃了两三块的,其实就是五六套,真是好吃,葱一点儿都不呛鼻子,还有甜味儿,再加上“十八盘”也不是好登的,这味道真是烙在了记忆中,后来再吃山东煎饼已然变味了……加了咸菜和脆皮再也不是当年的泰山风味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