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了二十多年的话,平心而论,我发音最标准的要数我家乡的方言。
出门在外多年,节假日回家时,和儿时玩伴畅聊。他对我做出了“最高”评价,说我是我们那里所有从家出去闯荡的小青年当中,方言说的最纯粹的人。
说我的发音标准到让一向自称“家乡方言代言人”的他自愧不如。
(其实当时我是懵逼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人家头发白了回乡时乡音还未改呢,我入乡随俗发音标准点怎么了……
由于我的家乡说话发音有很明显的平翘舌不分的特点,比如“四十”,我们会说成“sisi”。
像那个“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大约是专门为我们那里的人准备的。
我们读起来画风是这样的:四四四,sisisi(二声),si四四si四,四si四四si……
所以,即使我走在远离家乡的马路上,也能一听对方说话就知道ta是不是我的老乡,判断十拿九稳,很少出错。
包括我读大学时,至今我的舍友还能回忆起大一时我的自我介绍。短短一段话,平着舌头说下来,一个翘舌发音也没有的那种。
是的,我普通话发音不标准,但是我脸皮厚啊。大学期间,我没事就追着她们问,我说的话里哪个字该把舌头卷起来。哪个字发音不标准,你可以笑我,但你不是白笑的,笑完你得给我示范呀~
到现在,即使是我的老乡们,只要我不说,听口音他们是绝听不出我来自哪里。
后来出国玩,作为当年班级内的英语拔尖生,做题和背课文说平一流的我,才知道我的英文发音,堪比当时刚出家门时的“普通话”,一股浓厚淳朴的乡音味。
但是我管呢!
讲不讲是我的事,听不听得懂是你的问题。
所以,在韩国,我一手拿着地铁图,一手牵着闺蜜,抓住一个人就问路。从公交站牌等车的小青年,到马路上走着的大叔,再到住景福宫后面的富人姐姐。
他们用他们的韩式英语,我用我的家乡味英语,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问路是两个酒店的门童,还夹杂了一位热心的韩国大爷。最后马马虎虎也还算是沟通无障碍。
虽然发音蹩脚,但是我有的是自信。
还曾经在泰国机场候机时,着急上厕所。问一个工作人员,“toilet”在哪里。他不懂,我就比划。还是不懂,我就试试说“卫生间”,依旧不懂……
我在脑海里迅速回忆初中学的词汇,终于想到了另外一个词,“washroom”。
yes,washroom!where is the washroom?我一脸激动。
对方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然后伸手指了指路,并且不忘叮嘱我 turn right at the end。
所以,以我有限的经验来判断,说外语和练习普通话一样,诀窍就是胆大,脸皮厚,敢于张嘴,别怕人笑话。
即使说的不好,要绞尽脑汁揣测你刚刚说了啥的人是对方又不是你,所以无需害怕。
当然说出口和说得好之间,还隔着无数次的练习。你的发音是否标准,你的外语词汇量掌握得是否足够,这都是说好一门外语的关键。
曾经有客户拿我和他女朋友做对比。
说:你呀,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别说跟团,就是把你一个人随便扔在什么地方,我都不担心。因为你能吃的开。我女朋友就不行了,笨笨傻傻的,出去了别人把她卖了都不知道……
我真的一点都听不出他是在夸我还是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