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歌时很少会看歌词,但是听到朋友分享的这首歌《父亲写的散文诗》,一下子被词吸引了,忍不住地将歌词在心底默默咀嚼了好几十遍。
这首歌的原版演唱者是许飞,作词者董玉方,李健将这首歌改编后以一个儿子的视角演绎过。大概是因为我是女儿,所以还是更喜欢听许飞的原唱版本。
有些成长和羁绊啊,只有当你追着父母的脚步成熟和老去,你才会真正懂得。——未尝不是变成一个可怕的中年人的福利。
一九八四年,庄稼还没收割完。女儿躺在我怀里,睡得那么甜。今晚的露天电影,没时间去看。妻子提醒我,修修缝纫机的踏板。明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孩子哭了一整天哪,闹着要吃饼干。
父亲的日记本里,记录着年轻时的琐碎。我们常常说,父爱如山。父亲的爱可能不像母亲那样柔情和直白,但是父亲的内心,依然有着细腻的、不轻易表露的一面。
我的父亲从来不记日记,但他的生活也是一首散文诗。
我读小学五年级那年,国企员工下岗下海好像是一股传染病在全国传播,我的父亲也在那一年主动下岗了。我记得那段时间他做点小生意把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败光了,待业在家,整日无所事事,马上要升初中的我很是忧心自己的学业能不能继续,于是每天在家对他发出灵魂拷问,我和姐的学费你们攒够了没有?
我父亲是个心宽体胖的人,在我印象中他好像从来不晓得为生活忧愁,因此脸上从来不见烦恼,反倒是我妈经常在家苦着脸碎碎念。但是那年他做出了一个人生中的重大的决定,就是一个人跑到云南去打工赚钱。后来我妈也去了,他们俩背井离乡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很多事想着其实很容易,比如赚钱。很多事也很容易被视为理所当然,比如找父母拿钱交学费。我们家从来不富裕,因此我从小就体会过钱的匮乏感,知道金钱的重要性,对钱的印象是冰冷的。但很奇怪的是,我在年轻时很少能切身体会到父母赚钱的辛苦,因为这世界上大概真的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
直到我进入社会工作了几年,自己遍尝了生活的艰辛和赚钱的辛苦,再到现在我有了女儿,我自己作为母亲,肩上扛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才开始深切地懂得父母的难处,以及父亲当初的选择有多么的艰难:生活和赚钱,总有一个要妥协。
歌词里写着:“明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读到这里真是心酸,我的父亲在家庭最艰难的时候,虽然面上是不动声色的,但内心一定是心乱如麻,因为他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从来没有被生活赋予一种认怂的权利,他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我母亲那样伤心哭泣和絮絮叨叨。
蓝色的涤卡上衣,痛往心里钻。蹲在池塘边上,给了自己两拳。
“孩子哭了一整天哪,闹着要吃饼干”,现在想想,那时候吵着问父亲要攒学费的自己啊,像个小大人,极不懂事还自以为是。也许成长就是不断地回望来时的经历,开始意识并总结错误。被生活逼成一颗顶梁柱,对人和事变得更加包容,我变得跟我的父亲一样了。王小波说:“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在被生活一锤一锤地敲打的我,还没有变得像一头笨牛,依然有梦想,依然在奔跑,但我已经逐渐懂得了像我父亲一样收敛锋芒,踏实工作。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这是他的青春,留下留下来的散文诗。几十年后,我看着泪流不止。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个影子。
如果我的父亲写日记,他应该也会这样写:但愿他们不要活得,如此艰难。
全天下父母的心愿啊,一代一代的,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