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狄仁杰这个人物,想来你不会陌生,就算你像我一样,是个历史小白,可是关于狄仁杰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那么多,你总会看过其中的一两部吧。记得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热播的时候,总能看到人们在街头巷尾讨论剧情,可见,通过影视剧和文学作品,狄仁杰这个历史人物,走进了人们的心中,成为智慧和勇气的化身。
狄仁杰是唐代五周时期的政治家,以不畏强权、精于断案而著称,是有唐一代的“神探”。悬疑小说作家唐隐在《最后的狄仁杰》一书中,不仅呈现出狄仁杰断案如神的智慧,更让我们看到这位中国的“福尔摩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柔情。
《最后的狄仁杰》一书,以狄仁杰人生中的最后一年(公元700年),作为故事展开的背景。正是在这一年,奠定了武则天退位、李唐重掌天下的基础,也正是在这一年,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大案。而本书所讲的故事,正是这些案件中的一起。
狄仁杰一生为官,两次为相,破案无数。而本书中的“蓝玉观疑案”却以案发现场异常惨烈、涉案人员构成复杂,而成为狄仁杰所破的案件中最奇的一件。在破解这桩案件的过程中,狄仁杰的内心活动是复杂而激烈的,——身为朝廷官员,他要忠于武则天,而身为父亲,他则想方设法要保全自己的儿子。
表面上看起来,种种惨案的制造者陈松涛是与狄仁杰为敌,但实际上,在他们二人背后,涉及到的乃是两股不同的朝廷力量。有人为了追求高官厚禄而不惜嫁祸忠良,有人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滥杀无辜。说到底,人们内心最难降伏的就是欲念,而在欲念的驱动下,人们才会做出那些伤天害理的事。即便是不畏权贵的狄仁杰,内心也是有欲念的,这就是要保全家人,以及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纵观全书,我们可以发现,“欲念”也绝非是完全的贬义词。书中的善良少女陆嫣然,为了保全心爱之人而选择牺牲自己,这样的欲念,便可以说是舍己为人的菩萨境界了。
可见,《最后的狄仁杰》不仅讲的是一个破案的故事,更是把人性深处的阴暗与光明,一齐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看到欲念的偏执、人性的复杂。
本书中的狄仁杰这个文学形象,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文学形象,他既是一代名相,也是一个被儿子误会的、不合格的父亲。在多数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里,狄仁杰成为了一个象征符号,——人们只要看到狄仁杰,就会想到他是一个宰相、是一个神探,而在《最后的狄仁杰》这本书里,狄仁杰以一个“并不是那么合格的慈父”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这不得不说一种人物塑造上的创新。这样一来,狄仁杰这个人物形象,就给我们一种更加亲切、真实的感觉,他就像你我的父亲一样,惯了以自己的方式疼爱孩子,却总是得不到孩子的理解。
唐隐在《最后的狄仁杰》一书中塑造的其他人物形象,也是可圈可点的,比如袁从英,他担任狄仁杰的卫队长已有十年,他与狄仁杰情同父子,却又恪守职责。正是在袁从英的协助下,狄仁杰才化解了一场又一场阴谋,保全了武周的江山,也还黎民百姓以太平安稳。
悬疑小说作家唐隐的作品,一向以格局庞大、文笔细腻而著称,《大唐悬疑录之最后的狄仁杰》系列小说,则在这种特点之上,呈现出一个全新的狄仁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