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的,有了尊重,人们彼此间的沟通和共事才不会起冲突,而且遇到问题也更容易彼此商量。
但是在很多人那里,这种彼此尊重只不过是一种幻想罢了。
人们在交往中,常常更多地考虑自己,不知不觉中就会只顾着维护自己,却对他人产生了伤害。
在这一点上,孩子表现得尤为明显。
孩子的不成熟使他们暂时还没办法将他人和自己平衡起来,再加上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要他们能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不容易。
但是,孩子不可能一直孤独一人,他势必要和人共处,那么一些关于尊重他人的规矩就需要让他好好学习一下。
《好妈妈不吼不叫给孩子立规矩》作者鲁鹏程给我们分享了以下5个规矩能教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可助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一臂之力。
第一,不伤害别人,害人心亦不可有。
这是一个与他人相处最基本的原则。人们在一起,最起码要一起过得和谐,最好一起感受到快乐。
不管怎样都不能伤害他人,不管是语言还是行为都要有分寸。
孩子一般会习惯口无遮拦,所以这一点我们要格外提醒他。
直率虽然是好的,可是有些话也不能想说就说:别人的短处,不要轻易就揭露出来;别人的难过心事,也不要随便就讲出来;
讽刺、谩骂这样的话语就更要谨慎了;不要严厉地指责他人,即便对方有错,说的话也要给对方留有一定的余地。
行为也是一样。有的孩子在言语表达不清的时候可能会加上一些动作,但是他的动作也许就会因为有些过火而使他人感到不快。
尤其是当孩子生气甚至是发怒的时候,他甚至会对对方拳打脚踢,这样的行为就会给对方造成极大的伤害。
所以不管怎样,孩子都要控制好自己的话语,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他才可能与他人有更进一步的相互了解。
关键的一点,是连害人的心都不要有。
一念善,人生一分顺意;一念恶,人生十分阻力。己心善,方能真正与人为善。
第二,尊重别人说“不”的权利。
也许是孩子“唯我独尊”惯了,所以他在某些时候会很不情愿听见对方说“不”。
无论是拒绝他的要求,还是回绝他的邀请,一个“不”字可能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违逆了,被他人无视了。
于是,为了发泄这种被违逆、无视的不满,有的孩子可能就会用粗暴的态度去对待他人。
也许他没有恶意,只是希望自己能获得认可,但是他的方式错了。
我们要帮他平衡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帮助他认识到自己和他人是平等的,如果他不愿意受到他人的要求的制约,那么他人也同样不喜欢这种状态。
所以,孩子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考虑到对方的感觉,这样他就不会因为对方的“不”而感到不愉快了。
同时,也可以提醒他,对方说“不”并没有太多别的意思,可能只是单纯不喜欢那个要求或那种行为,所以没必要为此感到难过。
第三,尊重大家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
还是那句话,也许是孩子在家习惯了当“小霸王”,所以对于一些一般规则他可能就毫不理会。
但是,既然是一般的规则,也就意味着所有人都要遵守,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日常生活的正常秩序。如果孩子不遵守这些规则,在别人眼中他就只是个不懂规矩的孩子。
第四,要能大方地接受与他人的离别。
孩子的感情都是简单而纯粹的,对于有人从他身边离开这件事,他可能会觉得难以忍受。有的孩子会任性地要求别人不要走,甚至命令对方不能离开。这就是很霸道的表现了。
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没有谁能要求别人必须在自己身边。孩子也应该学会尊重对方自由离开的权利。
如果孩子无法从这个打击中走出来,我们可以这样劝劝他:“你的朋友不是永远不见了,以后如果你想他了,可以去找他。再说,他离开后也会想着你,就像你现在在想着他一样。而且,别人也一样可以成为你的朋友,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你并不会孤单。”
第五,尊重他人的原则、界线与底线。
除了那些大众都会遵守的规则,很多人可能也会有自己的原则、界线与底线。
比如,有人会设定一个原则,说话内容不能涉及他的家人,一旦涉及,就会立刻转移话题。
对于类似这样的个人原则,孩子也要学着去尊重。
在和他人交往时,孩子不能只图自己的一时口快,尤其是在了解他人底线的时候,言行举止不要突破对方的底线。
总之,在与人交往方面,要教孩子尽早做到“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这样,即使他走遍世界,也都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局面。
#2023育儿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