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以来,我的人生格言就是study hard, play hard。
高中在学校的所有时间几乎都在努力学习,每天早起晨读,背书背单词,做习题做模拟卷。但是周末回家的时候,我绝对不会碰跟学习有关的东西。我会上网,写博客,看电影动画,看杂书杂志。我相信只有极度的放松才会有极度的集中,周末不休息,平日效率就高不起来。高考前回家放假的那几天,我一页书都没有看,连着几天把24集的《好想告诉你》看完。到了高考前最后一天都有点害怕把高中三年学的东西都忘光了_但是最终还是考得了好成绩。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study hard,play hard是人生最好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把人生的分分秒秒都用得非常高效,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都能够得到满足。
最近看了两本历史书,一本是畅销几十年的经典《全球通史》,另一本是去年畅销历史书《人类简史》。起初看历史书,是为了了解欧洲古典到近代的历史。结果还没看到那部分,却被人类史前史吸引住。
这两本书都有提到,在几万年前,农业革命之前,人类都是食物采集者。两本书同时提到这种食物采集生活方式的高质:食物采集者每天只需工作35小时,隔几天去打猎一次,吃的肉类有十几种,植物上百种。用工作强度和食物质量来衡量生活水平的话,这些史前食物采集者的生活水平,和现代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相比,还要高。农业革命以后,人们需要花费极多的时间来照料农作物,工作时间从过去的35个小时延长到十几个小时。农民常常天未亮就要下田工作,天黑了还能回家,吃个饭洗个澡,歇一歇就要睡了。直到最近一个世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农民,都过着如此艰苦的生活。
于是,现代每天工作8小时的标准,被认为是非常的低。即使每天只工作8小时,除去睡眠时间和上下班交通时间,我们真正能用于“生活”的时间不到8个小时,还不到工作的时间长度。更何况,对于很多人,特别是在亚洲,工作8小时根本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很多人每天都要加班,有时还要加班到半夜,连睡觉的时间都无法保证。
我在日本交换的时候,在大学一个实验室做研究。那个实验室的教授要求比较苛刻,研究生的生活就只有研究和睡觉。每天早上8点起来,吃早饭刷牙,9点到学校开始做研究。晚上一直做到12点,然后赶到电车站坐12点28分的电车回宿舍。回到宿舍洗个澡就得睡觉。到了周末他们也很少外出游玩,大多都睡到中午补眠,然后起来吃午饭,上网看看也就过了一个下午,然后吃晚饭,再上网看看,一天就过去了。上班族或许会轻松一点,但是工作到9点是常事。
在国内,情况也是类似。我有一个朋友在华为工作,每周三晚上是“例行的加班”,周六也得正常上班。虽说法律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可是大多数人还是得工作60小时以上。大家似乎也只是抱怨一下,觉得“趁年轻,多做点”,多挣点钱,以后慢慢享受。对于那些“朝九晚五”的工作,大家反而有点不屑,觉得那些工作根本就是在偷懒,浪费光阴。听说欧洲国家的人民一到5点就下班,下班绝对不碰工作的事,到了夏天还放一两个月的长假,大家又觉得这些人都是资本主义毒瘤,好吃懒做。
农业革命以来已经上万年了,久而久之大家都忘记了食物采集生活的舒适,还忘记了为什么要工作。在我看来,工作只是为了赢得生活资源,提高生活质量,“逼不得已”要付出的努力。然而很多人都已经本末倒置,他们的生活仅仅是为了工作,工作是人生的唯一目的。有些人也明白工作是为了生活,然而他们总是想着现在多干点以后就会轻松点,结果这样的思维一直持续到他们退休。直到退休他们都没有好好地享受生活,而到退休以后,即使有了资源可以享受,年纪和身体状况让很多生活享受都变得不太可能了。
话说回来,study/work hard是好的,可是如果时间都用来工作和学习,还有什么时间来play hard?努力工作里的“努力”不应该用时间长短来衡量,而应该用工作态度来衡量。工作的时候认真对待,尽力而且,就是努力。可是,work hard总让人误解成“长时间工作”,为了矫正这种误解,我决定把我的人生格言改为work less, play more。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为了工作而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