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时候,都记得留一些爱给自己,除了老公的妻子,孩子的女儿,婆婆的媳妇,我还有另一个永远独立的身份,那就是我自己。我的价值不完全是为了扮演好为别人而存在的角色。
01,
如今有很多女性出现产后抑郁,大概是因为她们后知后觉地发现,婚后的生活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女孩儿跟男孩儿一样,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她们勤奋读书,努力考上一个好大学,有自己的梦想,也在工作中勤奋努力,渴望用事业的成功来证明自己。
可是毕业没几年,就被催着结婚,结婚后被催着生小孩,生育后还要带孩子,抚养宝宝长大,一个接一个催着她入坑,一步步走向失控的状态,这还不算一个人要包揽所有的家务,得不到同情还反被称赞命好……即便她们比男孩更努力地去证明“我可以”,可终究还是活成了别人预言的样子。
从小到大,她一直忍受重男轻女的家庭偏见,好不容易进了一个大公司,却不得不为顾全家庭而放弃。可能她无法接受的是,为什么这么辛苦的长大,还是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02,
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刻画了大多数当代女性都会面临的困境,事业和家庭不能兼顾的两难等待她们做出牺牲。然后她们压抑自己的需求,过得并不快乐。
智英也一直在迎合家庭的需求,努力地扮演好媳妇,好妻子,好妈妈的角色,直到把自己弄丢了。可讨好型的人格越是唯唯诺诺,越是事与愿违。生活中有很多无法言喻的误会,让人内心波涛汹涌。人们总是习惯通过冰山一角的画面,就去拼凑所有符合自己经验的想象。
影片中并没有刻意刻画一个恶婆婆的形象,只是照搬了现实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画面。但那种难以描述的委屈就已经让人内心脆弱了。婆婆终究不是妈妈,真正心疼女儿的只有母亲。
智英有一个还算疼她的丈夫,可很多问题不是靠两句嘘寒问暖就可以解决的,分担就是要实实在在地花费时间,甚至同女人一样做出牺牲。虽然心疼她的丈夫表示愿意请育儿假来照顾小孩,换智英去上班。可是这毕竟不现实,也不经济。这种可能性很快就幻灭了,最终也不过还是说说而已。
03,
智英有一个像她一样懂事的妈妈,为了赚钱供哥哥读书而牺牲了自己的学业。女儿的情况虽然好了很多,可最终还是逃不过类似牺牲的命运。一代又一代的成全,真的要等到生出男孩才可以终结么?
我跟男友讨论这个问题,他说这是社会分工造成的后果,如今情况不一样了,但是不管什么时候男人都应该多付出一点。然后我又问他,那你是怎么想的呢?他说我觉得你能兼顾事业和家庭。前一秒还说要多付出的男人,转眼就希望另一半兼顾事业和家庭。家庭和孩子不是属于两个人的么?为什么不是一起兼顾呢?见我没有说话,他又补充说,困难的也就头两年,熬过去就好了。这种套路跟电影中丈夫哄劝妻子生小孩的桥段实在太像了。我在意的是最艰难的前两年,你还是让我自己扛。
04,
这部电影虽然很疼痛,但它给了我机会近距离地去体验那种抑郁和焦虑,就好像经历了一次坎坷的命运。这是现实留给当代女性的一道难题。我们要如何选择?是抗争还是逆来顺受?又或者怎样找到第三个出口?
影片没有给出答案,或许正如有些人所说,过两年熬过来问题就自然解决了,但也许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在婚姻中,女性怎样捍卫自己女主人的地位而不被别人定义,不就是靠经济上的话语权么。但即便如此,这条路却并不好走,那些忍痛割爱的女强人也好,带着娃娃上班的新妈妈也好,同样免不了在职场上遭受冷嘲热讽。我知道这很残酷,可是除此之外,女性还能靠什么力量自救呢?
05,
我偶尔会有另外一种疑虑,如果现实差强人意,我们还要不要努力扮演好人的角色?我觉得不需要,适度的妥协和牺牲是必要的,但同时也不要放弃自己最珍惜的东西。如果心有不甘,不要给自己贴上自怜的标签,请你去表达它。没有什么是比追求自己的幸福更重要的了。如果你恰巧喜欢工作和独立,就不要太过于迁就和听信他人的牺牲精神。
想清楚了这一切,又觉得不过如此,该结婚的时候结婚,该离婚的时候离婚,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太多的恐惧也许是源于对婚姻的太过看重。
无论什么时候,都记得留一些爱给自己,除了老公的妻子,孩子的女儿,婆婆的媳妇,我还有另一个永远独立的身份,那就是我自己。我的价值不完全是为了扮演好为别人而存在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