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到了二十岁。可以这样说,成年之前是熬过来的,成年之后却是跨过来的。每当以为自己还是那个不懂事的小丫头的时候,幡然醒悟,对啊!自己已经二十岁了!
因为自己的一些原因背井离乡,离开本属于我的校园,来到珠海这个繁华的大都市。初到这里,灯红酒绿,高楼耸立,是他本该有的模样。也许是一时的新鲜感冲昏了头脑,又或许跟我是个好奇心十足的女孩有关吧。
一眼望去,她的样子迷人极了,令人欣喜若狂。忍不住让人深入了解,一探究竟。其实,他本来的面目竟如此不堪,令人发指。
嗯……如果说刚开始的时候有多么欣喜,后来就有多么狼狈。随后,就引申出一个词“孤独”。这几乎是所有人都无法战胜,浑身战栗的字眼。对我来说,同样也是。
后来的我,身边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当然爸爸在这里,但不在同一个地方)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旅程,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坐公交,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呆在房间,一个人……孤独的针尖刺进我身体的每个毛孔。眼镜店的老乡姐姐笑着说,“她天天喜欢独来独往,跟我年轻时很像。”其实,我想说,除了接受,我还有其他选择吗。有谁生来就喜欢孤独呢?
我本是个易感性又敏感的女孩,一个人的时候总忍不住失落和悲伤。但同时,乐观的因子又不停提醒我要快乐,不要虚伪的快乐!于是,我鼓足勇气,努力得让自己看起来好一点,再好一点。渐渐的,似乎也没那么难过了。但每当独处时,那种情绪又像约定好的涌上心头。用李清照的一句词来对号入座,“此情无处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述的文字惨杂着各种消极的沉重感。但我转念一想,用理性的思维导图的话,任何事情有弊必然有利。一个人也可以活的很好,多了与自己的灵魂独处的空间,让你更加清醒的认识那个灵魂深处的自我,更加深入的探讨一些问题。或许会得到更加宝贵的东西和厚重。
孤独当然是在所难免的,但并不代表让他主宰我的生活,我才是生活的主人!我记得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对我有很大触动。他这样写道:你如果成为不了心态的主人,那么你必然会沦为情绪的奴隶!是的,这句话一针见血,的确是这样的。
一个人,我可以用更多时间看书学习;一个人我可以听音乐,倾听心灵的那份宁静;一个人,我可以更深刻地思考人生,问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一个人,我可以和最真实的我对话,认真的了解自己……
有位我很尊敬的老师曾经对我有过预判,她说,优秀的人注定要独品独孤。一个人,他有多大的能耐,就要忍受多少孤独;他有多大的成就,就要承受多少误解和痛苦。而我,对自己是个优秀的人始终坚定不移,我是天选之骄子,所以我决定要和孤独握手言和,甚至成为他的主人,对我唯命是从。
寻古溯今,多少名篇佳作在欲火中中涅槃而生,其背后又有多少才子佳人在孤独中卧薪尝胆?曹雪芹呕心沥血,一生著成千古绝唱《红楼梦》,司马迁独陷牢狱之中,竭尽所能撰写经典一载《史记》,著名科学家屠呦呦数十年如一日,最终研究出青蒿素,成为人类史上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此刻的你或许惊羡于他们的累累若果和为人称叹的辉煌,试问,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提及“仪式感”这个词,眼前立刻浮现出的是某次公司开会的场景,某个大型展会的现场,或是升旗仪式的进行等等,生活中无时无地被渗透。曾经在荧屏前无处安放的视线被阅兵典礼上军人那充满仪式感的高度一致的姿势深深吸引,便立刻联想到一句话,一个人活得宛如一支队伍。对啊,一个人的生活也需要仪式感,我把他理解为,对生命的不辜负,对自我灵魂的升华。在这里,我对“仪式感”不作太多的解释,毕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仪式和赋予他的意义,感受。
现在的我依然在摩挲我的仪式感,虽然不够明了,但至少在一步一步靠近。就像我无数次的幻想过自己站在镁光灯下,身着高贵的礼服,非凡的气度,自信从容的谈吐,那样的体验是一种很棒的仪式感呢!其实现在我反而觉得,不止在舞台上,在个人日常中更要追求仪式感。没有量变的积累,怎能达到质变的飞跃?没有素日的坚持,怎会有在舞台上绽放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