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死。”接着又说:“管仲是不仁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出的力。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孔子再次表扬了管仲这个人。
故事: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关系特别好,从小一起长大。有人跟鲍叔牙讲,管仲不是什么好人,每次你们一起做生意,他都拿大头,你拿小头,凭什么他拿的多,你拿的少呢?
鲍叔牙就说,他家里有老母需要奉养,所以拿多一点也是应该的。
又有人跟鲍叔牙讲:管仲在背后说你的坏话。
管仲说,没关系,我们两个人之间心知肚明。
所以,这个两个人的关系是非常好的。
但是管仲和鲍叔牙后来分别辅佐了2个不同的王子,就是当时的齐襄公无道,导致鲍叔牙陪着公子小白,跑到了莒国这么一个小国家躲起来。这些公子们为了保命,纷纷逃到国外去,管仲和召忽这两个人就奉公子纠奔鲁,鲁国人收留了他们。此时襄公死了,襄公死后,两个公子就快速地回国,谁先回国,谁就可能会继位。
在这个过程当中, 管仲对公子纠讲:你们先走,我去拦公子小白。后来管仲就带着人在半路上拦截公子小白,看到公子小白之后,管仲射箭过去,射中了公子小白地带钩。公子小白中箭后,扶着伤口滚落到地上,管仲以为公子小白中箭死了,便回家了。
结果公子小白并没有死,只是受伤,且率先跑回了齐国,这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齐桓公掌国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把公子纠杀掉,还要杀掉公子纠手下的所有帮手,因此召忽、管仲都要杀,此时,因为鲍叔牙因为是公子小白的功臣,鲍叔牙就说,管仲不可以杀,管仲是个人才,如果你希望把齐国治理地好,这样地事情,我(鲍叔牙)可以帮你。我鲍叔牙的能力能够帮你把齐国治理好,但如果你希望能够匡扶天下,希望做九合诸侯这样的事,做的如此之大,我是做不了这样的事情的,我的能力不够,这样的事情,必须管仲才可以。
所以公子小白就对鲁国人讲,管仲不要杀,我要亲手杀他。让鲁国把管仲送回来。鲁国人真的害怕和齐国战争,所以就派人把管仲送回了齐国。
管仲知道,鲍叔牙一定是在救他,但他怕鲁国人反悔,因为鲁国人一旦醒过闷儿来,这就等于是把一个能干的人送回给自己的敌国,所以鲁国很可能就会派兵来追杀。
很有意思的一段故事:
管仲在车上就开始唱歌,一边跑一边唱歌。他故意唱快节奏的歌,因为他也不敢跟车夫讲,你快点开车。唱歌节奏很快,马车夫不自觉地就打马跑得更快。
后来真的和公子小白见面一谈,真的是情投意合,接着封侯拜相。之后管仲就帮着齐桓公九合诸侯(九次召开诸侯大会)。
这段典故,孔子的学生们都知道,而且也是当时的热点事件,他们觉得,管仲的主上都死了,他竟然不跟着死,这一点,管仲做的就非常不好,不算仁。
但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出的力,这是管仲的能力。管仲当时最重要的就是盐铁(专卖)论,一方面煮海为盐,一方面开山打铁,有盐有铁国家就富足。
本来齐国是一个很贫穷的地方,当年周武王在分封这些地域的时候,把鲁国分给了周公,把齐国分给了姜太公,当时武王在分封天下的时候,把鲁国分给了自己的弟弟周公,把齐国封给了宰相姜子牙。这还是有内外之别的。
因为齐国靠海,没什么资源。但是管仲到了那个地方以后,他发现可以造盐、可以造铁。所以,整个齐国的经济就起来了。
所以,孔子认为说,能够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和平条件,这就是仁。
孔子对于“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评价并不高,是”硁硁然小人哉“,就是这个原因。看人关键要看大节,他在历史上到底是在做贡献,他对老百姓来讲是不是有好处,他是不是在努力地做正确的事,而不是为了匹夫之勇,为了一时的义气,为了公子纠去赴死。所以,孔子看的是更大的一个层面。而他的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层。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以死相殉,反又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一切,人民到现在还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早就被远方的夷狄或一些野蛮民族统治了。难道他要像普通男女那样守着小节小信,在山沟中上吊自杀而没有人知道吗?”
子贡也对这个热点事件提出了问题。
名言: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披发左衽,是野蛮人的样子。华夏地带的人是朝右边开大襟的,野蛮地带的人是朝左边露出一个膀子,头发也不扎,全部披散着。叫“披发文身“。
如果一个人说,我和你们文明世界决绝了,不再参与政治斗争了,我就披发纹身。在日本,只要身上有纹身,就会被认为是黑社会。你在身上刺青,就代表着你下定决心加入黑社会了。跟主流社会便分开了。日本泡温泉的地方,都会标明“有刺青者不得入内“。
在中国的古代,身上有刺青,也是代表着和家族决裂、跟社会决裂的表现,代表了决定去野蛮地带去生存。
孔子就表示,如果不是管仲的话,我们现在早就被远方的夷狄,野蛮民族,早就统治了,打不过人家的。
那个时候,华夏民族才刚刚出现雏形,《国史讲话·春秋》中讲,春秋的结束,最大的一个成果,就是我们形成了华夏文明的雏形,而这个华夏文明,受到的威胁最多的是什么呢?就是游牧民族。
周围的游牧民族在不断地征战,所以,如果没有管仲这么一个人一匡天下,把大家团结在一起,我们大家一致对外地话,我们现在就都已经成为野蛮人了。
所以,孔子对于管仲,为什么总是说他“仁“,就在这里了。
如果像子贡和子路说的那种,为了那么一点小小的名声,小小的面子,心里面过不去,就忘记了自己的价值。这就是孔子认为:小信绝对不如大仁,大仁才是最重要的,你要能够为了天下能够忍辱,能够跟自己和解。能够跟对手和解。目标是为天下苍生。
这是一个更高的境界。
很多现在的人,往往一时想不开,做出很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事情,就叫做自经于沟渎。这样的人根本不是为了一个大的目标,而就是内心过意不去。
多读点《论语》这样的书,多开拓一下眼界,找到为天下黎民苍生做事的那种责任感,这样就更容易看的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