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的时候,我总是一个人去上课。遇见稍熟悉的同班同学总会被问:“你怎么一个人啊?”我总是略显尴尬地笑一笑,说几句别的搪塞过去。其实我对她们的问题也感觉很奇怪:一个人走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吗?因为我出门早啊,因为我想坐前排啊,因为我有自己的时间安排啊。所以这里面出了什么岔子吗?
后来明白了,一个人走,显得你不合群。久而久之别人就会联想到你和室友关系不好,你这个人不好相处等一系列问题。然后,你在别人心里那仅存的一点淡漠的印象就是:这个人有点冷漠啊。
不过我并不打算改。
我还是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跑步,一个人上自习……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多自由自在。
可是在别有用心的人看来,你这个人就是有问题。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人家,人家就想在宿舍彻底孤立你。虽然我和之前的室友不是闺蜜级别的关系,但是相处得还算融洽。有一个很久之后才明白的问题就是:室友,并不一定是朋友。不要理所当然地把她们排在重要的人的那个列表,会被打脸的。最好的态度就是,不刻意强求,更不委曲求全,顺其自然。
也过了一段很丧的日子,可是像我这样拧巴的人,怎么可能撑不住。后来另一位室友跟我说,其实所有的事情她们都看在眼里,这也是她们没有孤立我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从来不跟她们提这件事,她们以为我一点也不在乎,所以就让着那个人一点。最后她跟我说了一句,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可惜我就是那个死要面子的不会哭的孩子。
其实也并不完全是这样,只是不愿意在别人面前哭。所以在别人眼里,这个人又冷淡,又孤僻。
还不都是被生活逼出来的。
从来不轻易在别人面前显露孤独与脆弱,仿佛自己真的可以扛住一切,就这样一路前行。记忆中大学只在一个人面前哭过,很畅快轻松的感觉。遇见她,真的很幸运。其他大多数时候扮演的角色都是倾听者,安慰者。树林里的长椅上,草坪上,跑道上,留下了我和若干位小姐姐的身影,接收着她不吐不快的情绪和重振旗鼓的决心。有些人或许不那么亲近,可是我无法拒绝一位失意姑娘的倾诉意愿。因为我也知道,在这个时间与空间,找到一个有空又有闲的人,有点难度。
后来我遇见了一群可爱的姑娘。一位相对要好的问我,你为什么从来不跟我说你的事,有什么事都可以跟我分享啊,你看我什么都跟你说。我笑笑,给我点时间,可能我还不习惯突然变得健谈呢。她说好。
后来,我好像也还是没有什么进步,可是平时话明显多了,有点开朗了。渐渐明白,有的话,是应该被说出口,应该被听见的。
会有那么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