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是从一个朋友那听来的。他爸,47岁了,从一家事业单位辞职出来,准备开一家个性手绘礼品店。“我爸说他并不是想发财,而是被刺激了。”朋友说。
这位朋友姓毕,他爸就叫老毕吧(跟央视那位没什么关系),20多岁大学一毕业,就分到这家从事卫生检疫的事业单位。他其实并不喜欢卫生啊检疫啊这种事情,他喜欢画画。但是考大学的时候,家人阻止了他报考美术学院的疯狂想法,觉得还是学理科靠谱。所以大学一毕业,父母就托了关系,把他弄进了这家任何时代都不落伍的单位。
事业单位有个好处,那就是稳妥。不单是进来难,要出去也不容易。起码,如果你没犯什么大错,是没人敢把你开了的。只要能熬,慢慢把资格熬老了,即便升不了官,在单位上也是相当的牛逼。老毕就是这样,熬了近三十年,没有一官半职,但资格老了,新人们都叫他老师,毕恭毕敬的。老毕也慢慢习惯了这一切,还挺享受的。
问题出在新来的领导。新领导当然要来三把火,火速引进了一批新设备。在挑选设备操作员时,老毕被列入名单。但老毕找到领导,拒绝了:“我年龄一大把了,学东西慢,让年轻人上吧。”
这话有点托大了,因为领导比老毕大多了,还有三年就退休了。领导听了就皱了皱,瞪着老毕说:“年轻人,你为什么就老了?我看你这个样子,完全像个退休老头儿……”
正常情况下,老毕并不服老的,这回说老,其实是不想去学习新设备的借口,领导这么一问,他就懵了,竟张口结舌,无言以对。领导说,回去想一想,你为什么就老了?你要是想就这样老着,等着退休,等着死期的到来,就不用来找我了,我另外安排其他人。
老毕回到那张已经被自己摩挲得很光滑的办公桌前,坐在那把坐了好多年的椅子上。椅子被老毕布置得像个安乐窝,特意铺了加软的垫子,腰靠,左手边的抽屉里,还有一条毯子,午休时可以盖一盖……
我为什么就老了呢?老毕真的开始思考了。
从大学时候想起,从进单位那时候想起。老毕虽然一直想做画家,但到了单位,还是很积极的,每次单位有什么新的项目,进了新的设备,都是老毕去打前锋,去探路。虽然不喜欢检疫,但愿意去学,学起来也快,所以在单位不算突出,但也绝不会落后。
但是现在,他觉得自己好像不大喜欢接受新的东西了,也懒得去了解。比如很多人都在玩微博玩微信,但他不玩,还用着一个落后了至少五年的旧手机。老毕觉得,手机这东西,打打电话就行了,要其他东西没什么用。有时候和朋友聚会,听到人家说一些网上看来的段子,他也跟着傻乐呵,但又懒得去网上找。
年轻那会儿,工作之余,还常去看画展,偶尔来了兴致,也画几笔。但不知什么时候,就不再关心画展了,也不关心画坛上的事了,自然也不画了……
我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习惯了别人叫我老师,习惯了什么事都让年轻人去,习惯了把老经验拿来给别人当顾问……听说一个人成了顾问,就表示他老了。
老毕没想明白,但下午还是去了领导那里,说愿意去做操作新设备。领导问他:“那你想明白了没有,为什么自己就老了?”老毕摇头。
“你愿意去学习新设备操作,就说明你想明白了。”领导笑着说:“我有一段时间,跟你的状态差不多,好在我及时醒悟过来了。一个人变老,不是因为年龄变大了,而是习惯了旧经验,放弃了接纳和学习新东西。你知道任志强吧?那个国企退休老头儿,玩自媒体比年轻人还玩得转,还去做起网络视频节目了。还有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父亲,八十几岁的人了,每天在网上玩得风生水起……”
“不是说玩网络就显年轻,而是说他们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愿意去接触和接纳新东西,这样心态上就不会变老。”领导似乎对这个问题思考很久了,说起来滔滔不绝,“你说我吧,还有三年就退休了。我完全可以慢慢拖到年龄,退休养鸟去就行了。但是,我不觉得自己老了,检疫这个行业,也是日新月异的,我们这个单位,绝不能因为我的消极,就停顿三年。”
就是在学习操作新设备的过程中,老毕重新找到了学习的热情和乐趣,也想明白了所谓的“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新设备项目进入正轨后,老毕就去辞了职,要开手绘礼品店,因为他了解到,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新市场。而以他的美术功底,做画家不够,开家个性小店,却是绰绰有余……
说实话,听完朋友讲这个故事,我自己也是愣了半天,甚至悄悄问了句自己:“年轻人,你老了没有?”
我们需要随时警惕,提醒自己不要变老。所以有些看似对眼下工作、生活未见得会直接有用的事,也要去尝试。
首先是保持看书学习的常态。大多数的书,都是闲书,对工作和生活都没什么直接的用处。但是,保持一个常态化的看书习惯,就会让人处于每天汲纳新东西的状态。不要总看一个种类的书,这样容易思维僵化。博览各类杂书,会让人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
在工作中尝试使用新工具。在这样一个时代,几乎每个行业,都在不断出现新的发明。无论你的行业有传统,如果发现新的工具,也要尝试去了解和使用。新的工具,可以为死水一样的重复劳动带来新鲜感——死水微澜也可以让人心旌摇荡,对吗?拒绝学习和使用新工具,哪怕你只有30岁,也跟58岁的临退休老头儿没有任何区别。
在生活中尝试一些新鲜的小玩意儿。所谓赶潮流这种事,是需要实力的。没有几个人,可以赶上所有的潮流。就算“苹果肾”这种东西,也架不住一年割几次肾啊,哪有那么多,对吧?但是,这不是我们拒绝了解和尝试的理由。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哪怕隔三差五地尝试一些小玩意儿,也可以为生活带来新意。我的朋友李小城,最近迷上各种新潮的厨房用具,隔三差五全家总动员搞些新食物出来,也是其乐无穷。
对科学新发现和科技产品要保持热情。科学新发现,往代表着对未来的好奇心,新的科技产品则是这些好奇心的最近实现。有一段时间,我疯狂地迷恋历史文化,读了好多老书,觉得自己都成一堆发黄的旧书,或者一块老腊肉了。后来开始对科幻产生兴趣,偶尔读一点科幻作品,关注一下各种新科学研究的新发现,虽然没能变成小鲜肉,但感觉自己还是鲜活了不少。
不要用新科技扰乱生活来给自己借口。我认识不少的文化人,都对网络和智能手机这些东西很抗拒,理由大概是,只有真正的书本才能带来文化,网络都是无用的碎片,除了浪费时间,别无益处。我也喜欢实体书,但是时代走到了这个当口,我们必须去面对现实:更多的阅读确实将在电子产品上实现,在互联网上实现。这些平台的学习效率比读实体书要快上无数倍。另外,在喜欢传统生活传统文化的同时,了解一下新东西,并没有什么坏处。
别那么矫情,非得去跟整个时代对抗。
人总是会老的,或者说,总是会死亡,会有结束的那一天。但是,只要始终保持在一个学习的状态中,不断给生命加入新的东西,那人生是不是就相当于拉长了呢?这样,就老得慢一些了。
希望到退休的那一天,我仍然可以对自己说:“年轻人,你的新生活又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