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中国字》里这样唱诵中国字:
“一横长河坦荡
一竖大漠孤烟
横平竖直的中国字
方正不改五千年
左撇淋漓酣畅
右捺源远流长
撇捺和谐的中国字
一笔一划写端庄
先横后竖 先撇后捺
中国字的魅力是金钩银划
从上到下 从外到内
方正有型字正腔圆是中国字的美
阴阳上如 平平仄仄
古老的文字记录古老的中国
也记录崭新的你 也记录崭新的我
象形字如画 会意字传神
真行草隶篆 上古传到今
我是中国人 最爱中国字
一笔写好字 一生做好人。”
多么美的歌词,多么美的汉字!
在歌里,一个个方块字,有诗情画意,有精气神韵,有意的传递,有思的启迪。
也有人说,中国汉字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字。
然而,走进面试考场的未来的老师们,笔下的字却令考官们大跌眼镜。
大多数面试者,书写潦草散乱,根本谈不上规范、美观,甚至连正确都做不到。也许是初学时就错了吧,错误者不知错在何处。我曾经让一个面试者找出板书中的错别字,他看了三五遍愣是找不到。
板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书写不规范。书写不规范的首要表现是板书呈现不美观。这个问题比较普遍,我们小组39人中仅有两位面试者书写工整美观。问问其他考场,情形相同。中国汉字是方块字,就像我们教育学生做人一样,做到横平竖直、端端正正。然而,这些孩子写的字不是向右上斜行,就是字的大小不一,更有甚者课题书写忽大忽小,高低不平,毫无精当美观可言。
书写不规范的第二个表现是字的笔画不规范。比如,“收”的右边是“攵”(名称是“反文旁”),有些人则写成“夂”(名称是“折文旁”);比如“党”“学”两个字的偏旁部首不一样,分别称为“党字头”和“学字头”,一个书写是“竖、点、撇”(书写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一个是“点、点、撇”(书写规则是从左到右);比如“冒”上边不能直接写成“日”或“曰”,上半部分中间一横和最后一横不能连起来,也不能封口;再如“耀”右边的“羽”字笔画要变形,不能带“习”的钩等等。类似于这样的小细节很多,却未能引起重视。
第二,错字多。有些常用字,笔画相近,易错。如不加区别,就容易长期错误下去而不自知。比如,“窝”下面是“内”字,就有人写成“禺”的下面,这两个不仅笔画数不同,笔顺也不同;比如,“专”字共四画,第四笔是“ㄣ”(名称是“竖折撇”),错误的写法是上面写成“土”字,下面写“竖折撇”“点”(共五画);再比如“染”字,“九”字的“撇”画上多一点,“武”“式”字“ ”(名称“斜勾”)上多一撇,“候鸟”的“候”少一竖;“彩”字左边少了一点等。越是细微之处越要区分,尤其汉字是音形意的结合,可以根据意思理解记忆汉字字形。
第三,笔顺错误。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面试者书写自由,随意连写笔画,看似潇洒,实则是基本功缺失的表现。例如,“生”字,正确笔顺写法是“撇、横、横、竖、横”,最后一横写得长一些,托住上半部分,让字看起来稳当。有面试者写成“撇、竖、横、横、横”。例如,“七”第一笔是“横”,自左向右写起,如写成“撇”,自右向左写就错了。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强调笔顺?写对不就可以了吗,看起来没什么不一样啊。笔顺要求是为了将来的书写速度,连笔写字时速度快,书写自如,美观。
我们都说,要传承祖国优秀文化,语文学科就是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美的感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做汉语的继承者、传播者。还记得小时候,羡慕老师一手潇洒流畅的粉笔字,偷偷模仿勤加练习,每有进步便会喜不自胜。有多少这样的孩子,练出了尚能拿得出手的一手字啊!如今,孩子的字比老师写得好的,大有人在。老师,你凭什么让学生信你、任你、跟随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是师德要求,也是与学生相处每个可能需要示范的时候。
郭沫若曾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成为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免除这些毛病。由此可见写字就是育人,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吸引学生,用自己的书写、朗读、表达展示语文的美丽,以身示范,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言文字。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背诵、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至多再加一个:培养兴趣和习惯。如此而已!他还说,每位知道了以上几点的语文老师,都可以说:我就是语文!
我就是语文,几人可这样说?如果连最基本的都不会,站上讲台又将贻误多少祖国的未来?
未来的老师们,为了孩子,为了汉语的传承和发扬,请准确、工整写一手好字,再来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