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ilda读书笔记P18-21

【生词】

watchful:very careful to notice what is happening, and to make sure that everything is all right

compassionate: feeling sympathy for people who are suffering

formidable:1.very powerful or impressive, and often frightening; 2.difficult to deal with and needing a lot of effort or skill

fuss: n.1.anxious behaviour or activity that is usually about unimportant things〔通常指对小事的〕紧张不安;大惊小怪,小题大做; 2.attention or excitement that is usually unnecessary or unwelcome无谓的关注[激动] make a fuss/kick up a fuss (about sth) (因某事)大吵大闹;(因某事)大惊小怪

seldom: very rarely or almost never

worthwhile: If something is worthwhile, it is enjoyable or useful, and worth the time, money, or effort that is spent on it. 值得的

saucepan: a deep round metal container with a handle that is used for cooking〔有柄的〕深平底锅

【短语】

under someone's watchful and compassionate eye

be/get carried away: to be so excited, angry, interested etc that you are no longer really in control of what you do or say, or you forget everything else忘乎所以,忘形

long since: 很久以前,从前

【好句】

Sit back and allow the words to wash around you, like music.

【Matilda读过的书和作家】

1. Nicholas Nickleby by Charles Dickens

《尼古拉斯·尼克贝》(英文:Nicholas Nickleby,又译《尼古拉斯·尼古尔贝》)是查理斯·狄更斯的一部幽默小说和教育小说。它原本以连载的形式出版,为狄更斯第三本小说,发表于1839年。主人公尼古拉斯·尼克尔贝是一座寄宿学校的教员,一位志向远大的青年,因为其父亲去世而一贫如洗。他的放高利贷的叔叔不但不肯伸手援助,反而趁人之危让他到外地帮工,并利用他妹妹的美貌为自己牟利。他秉性正直,品格善良,为了帮助受虐待的学童又逃回伦敦。他几经磨难,与坏人斗争,戳穿他叔叔的阴谋,终于获得了成功,并与心爱的姑娘结婚。作者通过它的经历,揭露了当时所谓穷人兴办的学校实际上只是牟利的场所,学生整天忍饥挨饿,鞭笞竟成了最主要的教育手段。

Charles Dickens

查尔斯·狄更斯,全名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英文原名: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英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做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后来创作才能日渐成熟,先后出版了《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艰难时世》(1854)、《双城记》(1859)《远大前程》(1861)等,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2. Oliver Twist by Charles Dickens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长篇写实小说。该作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该书揭露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该书曾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及舞台剧。

3. Jane Eyre by Charlotte Bronte

《简·爱》(Jane Eyre)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作者创作《简·爱》时的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英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即便不能生在富贵人家,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女性职业的惟一选择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女性气质,会受到男性的激烈攻击,从夏洛蒂姐妹的作品当初都假托男性化的笔名一事,可以想见当时的女性作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而《简·爱》就是在这一被动的背景下写成的。

Charlotte Bronte

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女作家。她与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在英国文学史上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夏洛蒂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最终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与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她另有作品《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

4.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小乡绅班纳特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她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一直对他心生排斥,经历一番周折,伊丽莎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以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Jane Austen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简·奥斯丁21岁时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她与出版商联系出版,没有结果。就在这一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至于《诺桑觉寺》,作者生前没有出书。以上这三部是奥斯丁前期作品,写于她的故乡史蒂文顿。她的后期作品同样也是三部:《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都是作者迁居乔顿以后所作。前两部先后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劝导》,因为作者对原来的结局不满意,要重写,没有出版过。她病逝以后,哥哥亨利·奥斯丁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和《劝导》,并且第一次用了简·奥斯丁这个真名。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兄弟姐妹八人。简的父亲在该地担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区长。他是个学问渊博的牧师,妻子出身于比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因此,奥斯丁虽然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但是家庭的优良条件和读书环境,给了她自学的条件,培养了她写作的兴趣。她在十三四岁就开始写东西,显示了她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才能。1800年父亲退休,全家迁居巴思,奥斯汀并不喜欢这个地方,据说她曾遭遇了忧郁症的折磨。在这里,奥斯汀拒绝了一位将继承大笔财产的青年的求婚,因为她不爱他。住了四年左右,父亲在该地去世,于是奥斯丁和母亲、姐姐又搬到南安普敦,1809年再搬到乔登。1816年初她得了重病,身体日益衰弱,1817年5月被送到温彻斯特接受治疗,可是医治无效,于同年7月18日死在她姐姐的怀抱里。她终生未婚,安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

5.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by Thomas Hardy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结果她被少爷亚历克诱奸,后来她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爱并订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与仇人同居,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在这种情况下,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最后她被捕并被处以绞刑。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

Thomas Hardy

托马斯·哈代,英国诗人、小说家。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等。

哈代1840年出生于英国多塞特郡,1862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878年发表小说《还乡》,1891年发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1896年发表小说《无名的裘德》,《无名的裘德》中因为讲述男女主角是表兄妹的婚恋,导致哈代受到舆论攻击,自此哈代不再写作小说。晚年主要作品有三卷诗剧《列王》。 1910年,哈代获得英国文学成就奖。

哈代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哈代创作诗8集,共918首,此外,还有许多以“威塞克斯故事”为总名的中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史诗剧《列王》。

6. Gone to Earth by Mary Webb

《女狐谪仙记》(中文直译应为《遁地记》(Gone to Earth))的主人公海泽尔•伍德斯(Hazel Woodus)是个性独立超然的美丽少女,和她做棺材为生的父亲一起生活在威尔士遥远的什罗普郡的群山之中。她很不情愿地因为她自己惊人的美貌来到了一个浪漫的人间世界,嫁给了当地的一位教会牧师,也成为当地猎狐乡绅的迷恋对象。海泽尔被追赶到一个采石场的边缘,试图从当地狩猎中拯救她心爱的宠物小狐狸。当然,本书的标题,Gone to Earth –遁地(钻入地下),是猎户的叫声表示狐狸逃到了它的巢穴。《女狐谪仙记》于1950年拍成好莱坞名片,由迈克尔•鲍威尔和艾默力克•普莱斯伯格(Emeric Pressburger),女星珍妮弗•琼斯饰演海泽尔•伍德斯(Hazel Woodus)。

Mary Webb

玛丽.格拉迪斯.韦伯(1881年8月25日——10月1927年)是20世纪早期英国浪漫小说家和诗人。其作品背景主要关于她所熟知的什罗普郡乡村,什罗普郡的特色及人民。她的小说被成功地翻拍成戏剧,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部戏剧则是在1950年由迈克尔鲍威尔执导、珍妮弗•琼斯主演的《女狐谪仙记》(Gone to Earth)。玛丽.格拉迪斯.韦伯是一位被忽略的天才作家,今天,在西方还有“玛丽.韦伯协会”( http://www.marywebbsociety.co.uk/biography/)来纪念和分享这位伟大作家的生平和思想。

玛丽•韦布(Mary Webb)1881年3月25日生于英国的什罗普郡(Shropshire),闺名玛丽•格莱迪丝•梅瑞迪斯(Mary Gladys Meredith)。她的父亲乔治•爱德华•梅瑞迪斯(George Edward Meredith)是位乡绅和小学校长,她的母亲萨拉•爱丽丝•梅瑞迪斯(Sarah Alice Meredith)是爱丁堡一位富有的外科医生的独生女。玛丽是家中的长女,有两个妹妹和三个弟弟。父亲乔治是个文化人,写诗作画,为人慷慨,性情幽默,热爱大自然,热爱乡村,常给玛丽讲述自然知识和什罗普郡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少女玛丽先在父亲办的小学上学,又师从家庭教师劳瑞小姐,学习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和英国文学,包括莎士比亚、弥尔顿、英国浪漫派诗人、勃朗蒂姐妹和哈代的名作。玛丽14岁时第一次离家,到英国西北部南波特市(Southport)的一所女子精修学校上学。什罗普郡的乡村对玛丽的思想感情产生的巨大影响,反映在她这个时期写的诗歌和小剧本中。

7. Kim by Rudyard Kipling

长篇小说《基姆》(1901),是拉迪亚德·吉卜林最后一部以印度为题材的作品,这是一部流浪汉小说,小说主人公凯姆巴·奥哈拉,绰号基姆,是驻扎在印度的爱尔兰士兵的孤儿,吉卜林通过这个人物试图表达他对东方人的理想。这部情节小说在情节结构上有两条线,一条线是一个来自西藏的喇嘛去寻找一条涤罪的河流,另一条线是小无赖基姆被利用去完成英国人交给的侦察任务。基姆和喇嘛的忘年友谊是这个小说最感人的地方之一,它如同一个寓言传达了吉卜林的理想—“对保护世界负有心灵承诺的心灵之美”。其他如喇嘛初次看见火车的惊恐,对寻找一条传说中的河流的执著和行途中充满尘土味的村景的描写也非常动人。小说的圆满结局是喇嘛寻找到了那条河流,基姆完成秘密任务后身心受创,在他的照顾和抚慰下又恢复了活力。在小说1000多英里的旅途中,吉卜林既好奇又略带炫耀表演地描绘了异国情调的城镇、乡村、森林原野和习俗,人们据此称赞这位不列颠帝国殖民史诗的歌手是一位“当代最伟大的叙述家”,具有一种“几乎是神造的想像力”和使原野风光“突然变得像魔影”的观察才能。

Rudyard Kipling

拉迪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英国小说家、诗人,1865出生于印度孟买。父亲曾是孟买艺术学校教师,后任拉合尔艺术学校校长和博物馆馆长。吉卜林6岁时被送回英国受教育,17岁中学毕业返回印度,父亲为他在拉合尔找了份工作,担任拉合尔市《军民报》副编辑。由于工作关系,他游遍印度的风土人情,因此对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生活有相当透彻的了解。

吉卜林一生共创作了八部诗集、四部长篇小说、二十一部短篇小说集和历史故事集,以及大量散文、随笔、游记等。他的作品简洁凝练,充满异国情调,尤其在短篇小说方面,是无与伦比的。马克·吐温曾盛赞吉卜林的作品,“我了解吉卜林的书……它们对于我从来不会变得苍白,它们保持着缤纷的色彩;它们永远是新鲜的。”由于“观察的能力、新颖的想象、雄浑的思想和杰出的叙事才能”,他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英国第一位获此奖的作家。

8. The Invisible Man by H. G. Wells

《隐形人》是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在1897年发表的科幻小说,被视为是描写疯狂科学家与社会对立的杰作。作品讲述了一位天才科学家在发明了隐身药水之后,迷失自我最终自我毁灭的故事。《隐形人》这部小说,以科学幻想作为展开故事情节的主要依据,充满了科学的趣味,但是让读者感受最深的还是作者对人类社会的矛盾和发展的关注,尤其是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可能对未来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负面影响的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处于社会的变革时期,工业革命以来科技所带来的变化是许多民众无法料到的。《隐形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完成的作品。

H. G. Wells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英国著名小说家,新闻记者、政治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先在伦敦皇家学院师从赫胥黎学习生物学,后于1888年毕业于伦敦大学。1895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时间机器》使他一举成名。他是继儒勒。凡尔纳之后最杰出的科幻作家。代表作有《时间机器》《隐形人》《星球大战》等。他创作的科幻小说对该领域影响深远,如“时间旅行”、“外星人入侵”、“反乌托邦”等都是20世纪科幻小说中的主流话题。

9.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by Earnest Hemingway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背景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0. The Sound and the Fury by William Faulkner

《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作品。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爱恨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全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做一补充。《喧哗与骚动》书名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的有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William Faulkner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原因为“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生镇及其郊区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系中共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

11. The Grapes of Wrath by John Steinbeck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现代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39年。这部作品描写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恐慌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的故事,反映了惊心动魄的社会斗争的图景。小说饱含美国农民的血泪、愤慨、和斗争。该作获得1940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

《愤怒的葡萄》以经济危机时期中部各州农民破产、逃荒和斗争为背景。俄克拉何马和邻近的得克萨斯、堪萨斯、阿肯色各州的农民负债累累,土地被大公司没收,无家可归,只得向西迁移,想在加利福尼亚州寻找出路。小说以约德一家为代表,记叙了他们一家十二口从俄克拉荷马州向加利福尼亚州逃荒的艰难经历。他们将家中的一切变卖后,换来一辆破旧的汽车,一家坐车向西逃荒。途中年轻的诺亚和康尼则在半路上开了小差。到了加州,一切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美好,等待他们的仍然是失业、饥饿和困苦。那里的农场主利用剩余的劳动力压低佃农助工资,各地势力敲诈勒索和迫害流浪的农民。于是农民愤怒了,他们团结起来,奋起抗争。小说标题《愤怒的葡萄》中的“愤怒”便是对导致人们贫困的不公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抗议。

John Steinbeck

约翰·斯坦贝克,20世纪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伊甸之东》、《烦恼的冬天》等。1902年,斯坦贝克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1925年,斯坦贝克曾在《纽约时报》担任记者。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对记者这种职业感到失望和厌烦。 于是,他返回加州,投身到自己的创作中去。1937年发表小说《人鼠之间》,1939年出版小说《愤怒的葡萄》。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6年初,斯坦贝克作为纽约报纸《新闻日报》的战地记者前往南越。斯坦贝克返回美国后,继续在家中写作。1968年5月,他的身体开始垮下来,1968年12月21日,他因心脏病发作逝世。

约翰·斯坦贝克的许多作品以美国的土地和人民为题材。他替穷苦人说话,为被压迫者申辩。他的小说刻划了富于同情心和人情味的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他们生活时世的广阔壮丽的图景。在斯坦贝克的艺术世界中,对人类贫苦物质条件下各种生存状态的观照与描绘,具有一种突出的、决定性的地位。这是他小说创作(也包括大部分新闻纪实性作品)的一个普遍特征。他对于人类生存的本质问题乃至超越性问题的思考。在斯坦贝克的小说中,“贫穷”主要指的就是物质上极其匮乏的状态。斯坦贝克笔下的人物,一般总是生存在物质条件相当困窘的状态中——或者说,他执意于描写人类贫穷条件下的种种生活状态。在具体的创作中,他有关贫因的书写当然会和现实主题发生联系,但对贫穷问题的一般化考察和对人生无法摆脱的物质贫困状态的探讨则是他更内在、更深刻的艺术关切。需要指出的是,在斯坦贝克的创作中,这种对物质贫穷的关注事实上还内在地转化成了他对世界的一殷体验方式。在斯坦贝克的笔下,贫因诚然给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甚至是毁灭性的痛苦,但是,他更着意刻画的,却是在此种看起来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的巨大痛苦中,没有被击垮、没有被磨灭的人性尊严的部分。

12.The Good Companions by J.B. Priestley

Written in 1929 (in Deal, Kent), it focuses on the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of a concert party in England between World War I and World War II. It is arguably Priestley's most famous novel, and the work which established him as a national figure. It won the James Tait Black Memorial Prize and was adapted twice into film.

J.B. Priestley

约翰·波因顿·普里斯特利(1894~1984),英国剧作家,小说家,批评家。生于1894年9月13日,卒于1984年8月14日。1929年出版代表作流浪汉小说《好伙伴》,1931年与诺布洛克合作将其改编成同名剧本,后又拍成影片,并于1974年改编为音乐剧,于是成为当时最有吸引力的剧作家之一。他的剧作主要描写约克郡人们的生活和向往,以刻画人物见长。

约翰·波因顿·普里斯特利对中国某些读者可能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因为在现代英国文学的许多选本他们常发现少不了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戏剧,散文,都有他的代表作入选,这说明他名气很大,多才而且多产,作品也受到读者欢迎。普里斯特利对社会问题一直是关心的,这贯穿了他的写作生涯,社会批评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普里斯特利纯粹谈风花雪月、鸟兽虫鱼的小品是很少的,吸引他的注意力的多半是衣食住行之类的生活俗务。就普里斯特利整个创作的散文部分而言,他的题材宽广,文笔幽默隽永,富有个性,但就思想深度来看,若和十九世纪的散文大师如卡莱尔、罗斯金、阿诺德比较,他又缺乏系统哲学修养,不能达到他们的那处博大精深,还称上一个思想家,他的多产也使他写得匆忙,有的篇章难免草率粗糙,他堪称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但还达不到大师的地位。

13. Brighton Rock by Graham Greene

《布莱顿硬糖》是由英国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所著的侦探推理小说。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为一家报社进行有奖促销活动的黑尔在英国海滨城市布赖顿突然死亡,由此引出一系列与之有关的人物:黑帮头目平基,酒吧女招待罗斯和歌女艾达等。为了查出谁是凶手,与黑尔萍水相逢的艾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最后,杀人元凶平基葬身大海,罗斯由此得到拯救。

Graham Greene

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1904年10月2日—1991年4月3日),英国作家、编剧、文学评论家。1932年,以《斯坦布尔列车》成名。1950年,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一生获得21次提名,被誉为诺贝尔文学奖无冕之王。1976年,获美国推理作家协会最高荣誉奖——大师奖。1981年,获耶路撒冷文学奖。1986年,由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英国功绩勋章。直到格林去世,他一直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威廉·戈尔丁将他评为“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最卓越的记录者”。

14. Animal Farm by George Orwell

《动物庄园》(Animal Farm)亦译作《动物农场》、《动物农庄》,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中篇小说,1945年首次出版。该作讲述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该作被公认为反乌托邦政治讽喻寓言。

奥威尔写作《动物庄园》以及后来的《一九八四》并非偶然,1937年,他从西班牙内战战场归来,让他的写作有了新目标。奥威尔1936年底去西班牙参战,本来是为了保卫共和政府所代表的民主政体,却目睹了左派内部的生死斗争。奥威尔死里逃生从西班牙回来,对苏联所控制的西班牙共和派表面上代表进步、民主,却进行政治及人身迫害、思想控制的种种做法感到愤慨,后来也写了不少文章来揭露。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西方许多左翼知识分子对苏联抱以希望时,奥威尔通过自身经历以及对苏联的大清洗等一系列事件的了解,对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之本质有了自己的判断。以童话形式写成的《动物庄园》便是这种思想推动下的产物。

 George Orwell

乔治·奥威尔(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他的代表作《动物庄园》和《1984》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名著,其中《1984》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

1903年生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与绝大多数英国孩子不同,他的同情倾向悲惨的印度人民一边。少年时代,奥威尔受教育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后来被派到缅甸任警察,他却站在了苦役犯的一边。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因属托洛茨基派系(第四国际)而遭排挤,回国后却又因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他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1950年,死于困扰其数年的肺病,年仅47岁。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15. Joseph Conrad

约瑟夫·特奥多·康拉德·科尔泽尼奥夫斯基(Joseph Conrad,1857一1924),英国作家,1857年12月3日生于波兰。康拉德有二十余年的海上生涯。在此期间,他曾航行世界各地,积累了丰富的海上生活经验。康拉德最擅长写海洋冒险小说,有“海洋小说大师”之称。1886年加入英国籍。

1889年开始业余小说创作。他一共写了13部长篇小说、28篇短篇小说和两篇回忆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长篇小说《水仙号上的黑水手》(1897年)、《吉姆老爷》(后来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吉姆老爷》)(1900年)、《诺斯特罗莫》(1904年)、《间谍》(1907年)、《机缘》(1914年)、《胜利》(1914年),中篇小说《黑暗的心》(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现代启示录》)(1902年),以及短篇小说《青春》(1902年)等。

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他继承了亨利·詹姆斯开始的英语小说的实验与改革。他像詹姆斯一样,为杰出的维多利亚小说与最出色的现代派作家提供了一个过渡。他的作品不但以印象主义著称,更以其悲剧性的特质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91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56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745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9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73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2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5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8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9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9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念起即觉其实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当知当觉,这是觉察的第三阶段,而第四阶段叫先知先觉。在课上,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谁能...
    拾捌眉时间阅读 801评论 1 50
  • 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没意义,你不说的,我也猜到。我听悲伤的歌,也听欢快的歌,我们现在这样也许是最好的安排。事情简单...
    北屿丿阅读 152评论 0 1
  • 我曾用尽我毕生最大的智慧 去编织一个结 只为精美 技巧精湛 麻绳间没有缝隙 天真地以为 无人可解 堪称艺术之典 浑...
    Beikui阅读 219评论 0 0
  • 蝶儿似雪漫天舞 今夏如白茫茫 今宵明宵何其多 不如与蝶共相舞
    花慕容阅读 357评论 0 0
  • 林胜直接用长枪挡在身前,这一掌,只要他能挡得过去,那么李鑫就必败无疑! 那掌风宛如一条炽热的火龙,旋转着向林胜冲来...
    尘墨然阅读 25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