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老师对心理咨询工作的界定有三点:
第一,心理咨询是一门服务。
第二,心理咨询是要看到改变的,要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改变。
第三,“促成”不是保证目标实现,它是为实现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把心里咨询看做是服务,不是治疗,这是一个颠覆性的概念。在一般人眼里,心理咨询师差不多就是精神病医生。一个人去看精神病医生,那他就是神经病了。所以,从来没有人敢公开说自己去找心理医生。
看美国片时,家庭关系中出现问题时,去看心理医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当时我一直很奇怪。如果用“服务”的理念来解释就可以说得通了。
我一直困惑于如何区别心理咨询和心灵鸡汤的区别。这一次终于找到答案了。
心理咨询要看到实实在在的改变。
心理咨询的效果可以落实到行动上,而心灵鸡汤只能让你获得暂时的、片刻心理愉悦感,或者你认为道理都对,但是不能带来实质性的行动改变。
鸡汤文基本是堆砌一些看似美好的东西,却很少联系自己,从不探究美好背后的艰辛和实现美好的难度。心理咨询是着眼于来访者的需要,为你提供改变的方法和建议。
心理咨询师帮你把脉,让你自己发现问题的根源,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改变方案,自己去落实改变行动。
“促成”改变不是保证改变一定能够实现,是为来访者提供如何改变的建议,不是一定要强制纠正来访者的行为,或者要求来访者一定要按照你的建议去办。
普通人最喜欢干的事情,指手画脚给别人提供建议,还要求别人一定要按照他的意见办,否则不开心。
有些人常常会说“你不听我的话”、“我当初是怎么跟你说 ”、“如果你听我的话,何至于有今天”,说完了表现出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我自己也不例外。
我的熟人认为我是一个好为人师的人,总喜欢指点别人,我曾经为此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比别人见识广、主意多。现在发现,我是有点幼稚可笑的,别人的生活必须由他自己做主的,如果他没有主张,总活在别人的期望中,他的生活反而不会幸福。
学习李松蔚老师的课程,让我对心理咨询工作有了新认识和新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