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看恐怖片不害怕?
因为“有些人”不只用一个角度看事情。
当看到“恐怖”这个字样时,我相信已经有很多朋友脑海中已经自发涌现各种画面里了。可奇怪的是,恐怖电影如此的令人害怕却长久以来备受追崇和喜爱。究其原因,或许是应了那句“好奇心害死猫”的古老谚语。人们一边畏惧着黑暗,一边又被黑暗的未知深深吸引——又或许渴求真理,探寻真相是人类特有的宝贵品格。
今天我为大家推荐的恐怖电影是《致命感应:预言》,为了能让大家在观影过程中克服恐惧,请大家在看电影前先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对于这部恐怖电影来说你是谁?
好,我们可以开了。
首先故事发生在星期四,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和邻居聊着家常,心不在焉的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家庭琐事。一切都平凡无奇,答录机有一条未读的讯息,她点开了:是丈夫jim打来的,说昨天他说的话是真的……然后他有些欲言又止,电话似乎被谁插拔打断了。
主妇皱皱眉有些困惑但又没什么不妥。
忽然急促的门铃声大乱了平静的生活,警察告诉主妇,她的丈夫jim昨天死在了一场车祸之中。主妇对着突如其来的消息不知如何反应,刚刚才听过丈夫答录机的声音,警察带来的消息仿佛一场噩梦——现实离奇的难以置信。
在悲痛之中,主妇叫来了母亲作为陪伴。可怕的一天终于过去了,主妇身心俱疲睡在了那张熟悉的双人床上。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更加离奇的事还在后面。
再一次醒来,主妇心情沉重,推开客房的门却没看到昨晚睡在里面的母亲。她听到楼下有熟悉的电视机节目嘈杂的响声——那是jim每天早晨都会看的节目,它几乎成为了她每个早晨的必备品。
怀着忐忑的心情主妇下了楼,她万万没想到,正如自己预料的那样,丈夫完好无损的站在吧台边吃着早餐看着电视。一切如常,一切如常。
似乎从这一天开始主妇的人生卷进了奇怪的漩涡——丈夫出事前后的一个星期仿佛被人打碎的拼图,主妇睡在周三醒在周一,再睡过去醒来又跨越到了驴唇不对马嘴的一天。丈夫不停的死去又不停的活过来,主妇的身边忽然充满了奇怪的人:有一些她认识而他们不认得她,另一些人向她打招呼可她自己全无印象。原本一成不变的生活以一种不可理解的原因变得破碎,时间来来回回。难道主妇居然真的得到超能力,可以预言未来了吗?
在从无秩序的恐慌混沌中冷家下来以后,女主妇明白向外人求助是不明智的,就连母亲也不相信她所说的一切,将她强行送进了救治中心。女主妇决定自己搞明白发生的一切,将自已经经历了的事情写在一张时间表上用来帮自己理清思绪。列出时间表的日子是在周三,除了悲剧当天的最四以外,她已经完全预知了前后所有的事情。
当时间轴被填满时女主妇居然渐渐发觉了丈夫出轨的事实,她忽然觉得放任丈夫去死或许也是不错的事,可另一方面她对jim的爱却促使她去车祸现场拯救jim。然而遗憾的是,即使她已拼尽全力却还是没能改变丈夫惨死的事实。
以上的情节表述大概是人们最普遍的一种视角和认知。太过平常的生活事件,在某一天忽然扭曲成了陌生的面貌,未知带来的恐惧油然而生。再联想起幼年听过的恐怖故事——鬼打墙这个名词浮上心头。于是顺着这条思路想下去越思越恐,在晚上看着黑漆漆的房间忍不住想象到处都是人的可怕景象。
其实前面所有对电影情节的恐怖解读,或许只是最普遍思维模式下的一种。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效应叫做:库里肖夫效应,下面关于这一效应的介绍来源于百度百科:
读到这里或许你会发现,在理解一件事情的问题上,思维逻辑选择的切入点不同,对事情的解读也会各不相同。而这样一个观点的阐释,也是《致命预感:预言》真正值得看的地方之一。
除此之外,女主妇找到自己作为神父的父亲求助。父亲并没有简单的将这一些列的事情解释为鬼神作祟,而是说了下面这几句话:
所以结合之后整个故事的发展和最后的结局来看:整个扑朔迷离的故事似乎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正如心理医生所说:想象力并不犯法。然而真相却只有一个——丈夫的出轨,女儿的受伤,主妇的怨恨和挣扎,以及丈夫的死亡。数个已经发生的事实,在主妇最终坚定去相信希望和爱的那一刻,走向了光明与希望的结局。
疑心生暗鬼,神也是从人们的疑心中而生的。而信仰并不限于宗教,电影里神父说:信仰是相信一些超出自身的东西,并为此而奋斗得到你想要的结局。
最后的最后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对于这部电影你是谁?是的,你是局外人。你应当明白眼前令你恐惧的只是导演精心编排的喜剧,无论里面有怎样的怪物张牙舞爪,也无法触碰到你半根汗毛。如果你沉迷于剧情无法自拔,不如试着看看电视机边框。并以此提醒自己: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