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记忆分为3种,分别是: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是指信息的保持时间在0.25~4秒之间,比如,人对“冷热”的感觉,所以瞬时记忆又称为“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信息的保持时间在5秒~1分钟之间。在瞬时记忆的基础上,如果受到“注意”,那么,瞬时记忆记忆可以转化为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头脑中能够长时间得保留下来,保存时间在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
显然,我们想要高效率地学习,恰恰就需要这种长时记忆。
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世界上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
他以自己为研究对象,以无意义音节为记忆材料,以重学节省的方法来计算记忆效果,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
即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下图)
从曲线中,可以得出结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保持和遗忘都是时间的函数。遗忘的过程最初很快,以后逐渐减慢,所以,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据此,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表,使要学习的东西始终保持在一个高记忆的水平,比如:《艾宾浩斯记忆时间表》(如:下图)
复习功课,背单词等,都可以在电脑上制作一个这样Excel表格,然后打印出来即可。
人的遗忘进程除受时间的影响外,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学习的程度
对所要识记的内容,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诵的标准,我们称之为“低度学习”。能有一次达到无误背诵的标准,即为“适度学习”。如果达到恰能背诵以后,还能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则为“过度学习”。
这三种程度的学习中,哪种学习效果更好呢?
研究表明,150%的过度学习,效率和效果最佳。所以,同志们,划重点啦:
想要放弃的时候,得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会儿,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所识记部分在学习材料中的位置
一般来说,最后记忆的部分和最先记忆的部分,被遗忘得最少,最容易被回忆起来。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总喜欢在大清早背书,在睡觉前复习了。
※所学内容的性质与数量
有没有发现,我们对会骑自行车、用键盘打字等事情,学会了就根本不会忘。有研究发现,对人脑对熟练的动作、形象材料和有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同时,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进行有意义的思考。比如,背单词的时候,边背边思考它的字母组成,而不是只做简单的机械师重复。
※学习者的态度
研究表明学习者对识记内容的需要、兴趣等因素,也会对遗忘的快慢产生影响。这与孔夫子的思想不谋而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学习者的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不论从哪一点上说,都是讲的通的。只有发自内心的觉得这个知识点重要,发自内心的感兴趣,你才愿意接纳它。(如同你点开这篇文章一样,谢谢你的青睐)
建议收藏!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