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本书,应该是很多人已经看过了。由天涯而起,完结之后更是掀起了一阵的读书热潮。可能是因为专业和个人的原因吧,一直有想法却一直没下手去读。终于,于今年2月初开始读,于2月末读完。读完之后,不想论及史实的真实与否,作者的笔法如何,只想闲散的聊聊这部书给我的种种感触和思考。(无关深浅,仅一家之言)
第一,帝王并非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高高在上,无所不能。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你掌握多大的权力,你就要承担多大的义务。你是帝王,是一国之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此庞大的帝国需要你去打理,那么多的子民需要你去养育。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但如此之大国,火候,材料,任何一点不慎,都将毁了这道菜。所以真正的帝王是需要足够的智慧才能做好这份不能辞退的工作的。纵观整个明朝能达到智慧的帝王寥寥无几。建文帝给造反的朱棣一张“免死金牌”,正统帝给王振忽悠的成了“蒙古囚徒”,嘉靖聪明,多年不上朝,被严松、徐阶轮着玩,朱由校爱好木匠,任由魏忠贤横行朝野。能称得上智慧的大抵只有朱元璋,朱棣了吧。他们目光长远,清楚群臣动向,明辨是非曲折。他们或许杀尽良臣,或许谋权篡位,但总体来说,他们是个好皇帝。
第二,人贵在自知。自知这件事,真心是蛮难的。你要客观要准确的认识自己。也许在你的臆想里,自己是个温柔善良的好姑娘,但实质上你却是个懒惰小气的世俗女。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愿意承认那些我们所深恶痛绝的事情的。但往往我们自身所厌恶的某些人的某些品质,就是我们自身所拥有却不忍直视的。在明朝这本书里,有太多这样不自知的人了。比如说王振,明明只是个不谙兵法的太监,却始终认为自己应是将门之才,结果丢了皇帝,也丢了性命。比如说诸多的名将之后,明明都只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却自以为是名将2.0版本,丢了自己的性命也就算了,还连带着丢了士兵的性命和百姓的家园。很多时候我们会高看自己,以为自己会这个会那个,瞧不上这个瞧不上那个,但真正需要我们站出来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原来自己是一知半解,是一无所知。
自知,知己所长,晓己之短。知所长可以专攻之,这样的你在时间的积累之下,必定能成为这方面的人才,不可或缺的人才。晓所短,可以避之,可以改之。当然是避还是改,这得看你认识的自己里,这些是深入骨髓,无法根除,还是浮于表面,用心则无的了。
关于这方面,本人也是处于探索阶段,只能说,客观是第一。任何有失客观的认知都是自我的延误。
第三,希望常在,正义长存。在历史的长河里,不乏奸臣当道,暗无天日的时代。无论是哪个时代,无论是多黑暗的统治,它都只是存在一段时间,也只是强大到希望和正义,光明和未来渺茫。再黑暗,也会迎来黎明。就算是南北极的极夜持续几个月,也会迎来白昼和绵延的极昼。王振,刘瑾,严嵩,魏忠贤,这些个奸佞横行的时代,也不乏那些敢于献身,敢于反击的人们。我始终相信,人性中有善,亦有恶,而这些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控制和引导的。也许我们现在正处于一片水深火热,正被黑暗笼罩,被奸邪统领,但是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些是不对的,我们是可以为之奋斗改变,甚至说我们不去为恶。这些就足够了。足够让希望长存,让正义回归。我想人类最起码的作为很多时候是我们的不作为。
第四,有梦为马,随处可栖。(此处的梦,是指理想)明朝里面让我很感动的一点是那些读书人,那些普通人对于理想的追求。他们有的已经四五十岁了,却仍在理想奋斗的道路上狂奔。想想看现在的我们,有多少人还有理想呢,又有多少人在为着自己的理想奋斗呢。
明朝里面,徐阶为了实现关于正义的理想,忍受着别人的不理解,学生的指责,敌人的猜忌和陷害,隐忍的在朝堂之中,只为有一日能扳倒严氏,还忠烈之士以清白,还政治以清明。很多时候,你负气离去是一种忠贞,你隐于其中,动其肌理,攻其薄弱,更是伟大。我们常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们也常说久居兰芝之室而不闻其香,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对于理想得有多大的坚持才能做到不染不妖,不受其浊,其中的坚持和向往,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自问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读完之后,剩下的也只是这些了。这就是我眼里的明朝,一个让人感动,让人愤慨,让人念念不忘的朝代。
读史明智,读书静心。
2016年2月29日,完成的第一本书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