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有一个从上海来的人写了《别了昆明,一座正在死去的城市》,我看了,差点被说服。借用米巢一句:这个逃离昆明的人,明显是因为没有喝到莲花茶嘛!他在银海国际住了两年居然没有认识我,没来我实习的单位看看,也是他离开的主要原因。
虽然觉得很有理,但并没被说服,也不准备逃离。在我看来,喜欢一座城市,并不是因为她的繁华,也不是因为她气候舒适,也不因为她机会更多,而在于一种氛围,一种情怀,一种归属感,当有了这种感觉,就会包容她的种种问题,生活下来并发现她的美好,去融入并在能力范围内改变她。经历了芒市三个月回到人民路的泪流满面,经历了研究生三年毕业同学们散去的物是人非,对昆明形成了一种难舍和莫名的归属感,这是我在北京、上海、广州所找不到的感觉,或许是经历的不够多,或许是能力有限,但无论如何,这种感觉都促使我留下来,接受这个城市。
我就边读边感吧。
作者强调了没有完美城市的概念,却在经历了误认为昆明是完美城市后工作并逃离的痛处后,将昆明比作一座小城,住在银海国际公寓,在北京路海关旁边,海关对面就是城中村水晶村,我在附近实习,我无数次穿梭在水晶村的窄巷子里,除了里面的破旧和路经一个厕所旁边的难闻气味,整个水晶村的道路是整洁的,甚至在一个几乎见不到阳光的拐角,还能看到一户人家的盆景树栽。他是做房地产的,居然没有看到北京路小学对面也就是他们附近的置地广场是如何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不见尘埃的悄然耸立,居然没有看见车水马龙的北京路和人民路交三桥范围没有一起交通事故。明知道自己是外地人,明知道自己过于苛刻,为什么不放低要求?而且你要安身立命,也不该选择城市的中心居住吧,这里很明显只是你的安身立命过程中的一个落脚点而已。
你爱昆明的唯一原因是气候,其他别无所爱,我只能说,你不应该来昆明,你可以去南宁,去贵州,或者去云南的一个地州,同样可以享受到与昆明一样甚至更好的气候。与其感受恰恰相反,昆明城市的不断扩张,在一些经历了昆明城市变迁的人眼里,更多的是一种发展,不能说这些老一辈人不会怀念当年徒步就能绕城一圈的生活,更多的他们看到了城市变迁的希望,看到了自己和晚辈们努力的结果,我曾经不止一次跟在昆明生活了十多年的人交流,他们无意去抱怨城市的拥堵和资源的缺失,更多的表现了对城市扩张和生活方式改变的认可。
我并不清楚他说的产业支撑需要一种什么产业,工业?当我和人谈起昆明呈贡复制郑东新区的可能时,有人告诉我郑州是一个工业城市,而昆明,没有工业基础,我当时差点就被说服了。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省份,直到现在,农业在云南省gdp中仍然占有很大分量,按照传统经济学的发展走势,从农业主导到工业主导再到服务业主导才是正常的过程,但是,真的要在昆明发展工业么?我不能说整个中国有一个很好的工业基础,但从政策导向上来看,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业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未来才是重点吧,一个不愿意继续扩张工业的国家,难道还要求一个旅游城市去建立工业基础?近些年,昆明有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工厂外迁,呈贡、富民、安宁、嵩明,更多的承担起了工业污染企业的发展重任,昆明主城正在朝着更干净、更高效,服务主导、技术主导的方向发展。
而作者提到的小农意识,无法富裕,我也不知道是从何而来,要知道,昆明的比较活跃的建设者们,更多的是外地人,而本地人经历了城市改造而富裕的更多的在充当消费者,这与大部分城市依靠本地资源和外来人力资本输入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并无不同,本地固有的生活方式与外来人口文化的融合也与其他城市如出一辙,那么作者的这些意淫是因为经常出入曾书怀旧居的那条小巷道的原因么?作者可曾去过曾书怀旧居,看一看里面的别有洞天?
提到行人道见缝插针的两排树,我不能不说是脑残的建设者们为了政绩工程而搞出来的怪胎,但还好,他们只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指标,而且是在可控范围内做的绿化改造,作者所言的公园、绿地没有增量,我也不敢苟同,毕竟昆明在经济总量有限、招商能力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的那些个年头,房子建设都要打个问号的,但整体来看,春城的植被、绿化是配的起这个"春"字的,至少在地图上,绿色区域随处可见,昆明的众多小区也都有常青的休闲区,立交桥附近无不被绿色萦绕,走在路上也基本不会被太阳光曝晒。
作者再次提到昆明没有产业支撑的时候提到了云南旅游产业支柱,然后又提及昆明旅游,我也是醉了,这种算不算偷换概念我就不提了,昆明作为省会城市,本身就承担起了各州市旅游聚散地的重任,旅游是云南省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丝毫不怀疑,但旅游肯定不是昆明发展的重点,旅游也不应该是任何一个省会城市发展的重点,成都的锦里和宽窄巷子能有那么多人,因为它更多是一种文化符号,但事实上,像这些地方,就算你来了,在拥挤的人群中,你除了能品尝到各色的美食,还有什么?如果你喜欢,文化巷,南屏街,也同样能满足你的胃口,而且事实上,平时的南屏街,文化巷哪一天不是车水马龙的?而且在这些地方,你不仅能品尝到美食,也能看到城市变迁留下的烙印。
谈到城市体验,我想说的是在春熙路、在天府广场,我看到的是城市,在南屏街、人民路,我看到的也是城市,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人流,并无不同,有差别的就是城市的繁华程度,这就不是城市自身所能决定的了。
盘龙江并不是昆明的唯一"小河",也不是"小河",也不是"江水",昆明流入滇池的水系是相当发达的,很久以前"东方威尼斯"也是用来称呼昆明的哦,现在能看到的河流依然很多,有些之所以不见了,是由于城市建设变成了暗河,河流流经的地方大多是繁华的,昆明并没有例外,就说盘龙江,从北往南,月牙潭、财大、小菜园、青年路、官南立交、时代风华……哪个地方不繁华了?你要比杭州的钱塘江?还是要比上海的外滩?我无话可说。成都的府河也不过如此吧,草堂、武侯祠、锦里等与主干河流只怕也搭不上太多边儿,你要非比秦淮河畔,江南水乡,再见,哥们,你还是回上海吧。
说到正义坊方圆1.5公里范围,我差点就信服了,翠湖、云大、西南联大旧址、聂耳故居、胜利堂、讲武堂、祥云街、宝善街……这些地方我都去过,附近的每个街道我也都走到过,我承认缺少关联,但也不过是翠湖片区与南屏片区缺少关联吧大哥,而且之所以缺少关联,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因为五华山你翻不过去啊大哥,从学府路起有昆工、师大、云大、民大,包括西南大学旧址,过了一二一大街有聂耳故居、文化巷、文林街、钱局街,然后是翠湖、讲武堂等,这是翠湖片区,翻过五华山省政府,有正义坊、祥云街、青年路、南屏街、东寺街,属于南屏片区,这本身貌似除了宣传问题,并没有什么问题嘛!
又谈到居住和生活,我就不说啥了,就像米巢说的那样,你之所以离开是因为你没有加入米巢读书会,对于你说的平层什么的我也不懂,只是一点,银海国际公寓我不认为适合你一个外地人居住,而且你只是来工作的,来寻找你的完美城市的,我给你推荐个旧你可以去试试哦,昆明的生活说不上的感觉,总之早上10点以前,文化巷、文林街你就不要去了,下午6点以后,你可以到各种酒吧逍遥,可以到各商业区消费,可以在路边吃烧烤,但请不要妄想在大部分街道的商店里买到东西,因为他们关门了。提到的人才挤出,不来昆明挺好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不欢迎不喜欢她的人的到来。
什么是精英?精神内核与价值观又是什么东西?人格如何确立?贵阳发展的如何?作者用两段四句话定位了昆明,真是简洁的可以了,我只好用四个问句来回应,只是我并没有答案,因为不知道贵阳如何,也不知道什么是人格,甚至不知道人格确立是什么东西。
昆明的城市建设与中国大部分的城市建设并无两样,这是城市建设趋同的必然规律,作者又何必拿中国城市建设的问题去责怪昆明呢?说昆明的管理者不懂得城市运营,我承认昆明走马灯一样的外来管理者并未真正系统的、可持续的考虑过这个城市的建设,但总的来看,机场、地铁、公路、呈贡、高新区、城中村、滇池等建设、改造、治理,都是在逐步解决问题、发展城市,城市建设与管理是一种动态的演变过程,而不是静止的突变,现有的问题有什么好指责的,未来甚至会有更多问题,正是有了这些问题,才有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与担当。
谈起桥头堡,我不知道作者所说的担起重任是如何一种重任,我丝毫没有怀疑过云南"桥头堡"这一概念的意义所在,也注意过广西在西南地区发挥着的重要作用,只是谈及区域发展背景下的省会城市功能,我想还是应该区分一省与一城的概念及其定位,昆明在桥头堡建设过程中更多应该是提供服务与支持,是一种大后方的存在,而德宏、版纳、红河等边境地区才是一线,因此有瑞丽国家开发开放实验区,有姐告、打洛、河口等口岸建设,因此桥头堡不是昆明一个城市的重任,是云南省整个省应该综合考虑布局的重任。
最后几段,我看到了作者的伤感,也看到了作者的无理,作者坦言昆明是他"曾经爱慕至灵魂深处"的城市,我认为这句话是他对昆明最大的侮辱,一个寻找完美城市的人是没有资格这样定位任何一个城市的,这不仅是他对一个城市的侮辱,更是对自己智商的侮辱,完美城市是不存在于人的内心之外的,其实也很难存在于人的内心之中,只是当你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这个城市在你心中可能就是完美的。
看到最后一句"别了,真在死去的城市"我只想说"别了,正在死去的逃离城市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