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人格的第六阶段——不仅仅是孩子
时间:2010年6月27日
章节:第二章 寻找第六阶段
【摘抄】
1、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者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
2、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3、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
4、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们最景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
5、仁慈是有感染力的。
6、我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并且尽力而为。正因为孩子们无法无天,所以我们更需要提高期望,不能让无可救药的行为迫使我们降低标准。
【随笔】
找到人格的第六阶段,不仅仅是孩子
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个词——良心。我想,很少有人说自己没有良心,因而,人很少自省。我们心里总是下意识地有个潜台词:“都是别人的错。”给孩子们讲过一个绘本《不是我的错》,说的大致也就是这个意思。然后,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在这个词前面加上一个定语,于是,我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时常拷问自己的“教育良心”。
我不知道别人如何,我的良心是时常受到煎熬的,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每隔一段时间要出去透气。原谅我,也许我的反应过度,但真的是有一种在一个大笼子里,一群面无表情的老师在教着一群麻木不仁的学生的感觉。我很少做梦,但偶尔会被这样的梦惊醒,冷汗直流。这两年好些了,除了久病成医外,还因为我改变了一个原则:原本就教育教学问题,无论和谁讨论,我都不让步,现在,我很多时候选择沉默,转而可以谈天气、风花雪月、凤姐、非诚勿扰、美女等等。于是,有人表扬:“成熟多了!”“表现好多了!”是吗?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
作者在书里提到了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读了之后,很有感触,忍不住没有按顺序来整理读后感,而把这个首先记录下来:
第一阶段:我不想烦恼。
中国的教育首先要一个听话的孩子,谁不听话就会受到惩罚。因为我害怕受到惩罚,于是,我选择了沉默。毫不客气地说,当我第一次闭嘴的时候,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因为,残酷的现实让我明白,我周围是一幢无比坚固的铁屋子,我这一辈子是没有办法打破它的,不仅仅是意志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能力。
可怕的是,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我们中国式的教育里占据了非常大的空间,我想,至少要有60%。与之相匹配的一句话是:“老师(家长)一生气,后果很严重。”似乎,这也是体罚在中国教育中无法消亡的根本原因,以至于连最和蔼可亲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先生都说只要是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就会体罚学生。(当然,关于体罚和惩罚的区别,我们还可以再讨论。)而之前,我也曾经热衷于罚抄课文、跑步等等,也曾经威胁乐乐如果不听话,就不要她了。正是首要动机如此错误,所以,我们的孩子很可能将一生毫无作为。所以,我、我们许多老师和家长都是有罪的。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近几年,许多家长以为从周弘的教育成功(是否就是成功,真的需要推敲一下的。我们以为的教育成功,往往就是考了个好分数、上了个好大学、找了个好工作。而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我们现在的所谓的优秀学生身上的自私自利的道德诟病是非常明显的,这就是我们为一切唯分数要买的单,甚至还可以延伸到为什么贪官那么多的社会难题。)个例得到启发,在一些所谓的教育专家的蛊惑下丢下了棍棒和肉烧饼,开始进行所谓的赏识教育了。
我第一次听到赏识教育这个名词,是在央视10套,看周弘和几位老师、专家辩论,当时我一下子就反感赏识教育,记得用纸写下了10条要质问周弘的问题,后来丢失了,作罢。我知道周弘如今有关于这个赏识教育的网站、书籍等等,卖得火热,我还是要忍不住要给如获至宝的家长们浇一盆凉水。首先周弘不是教育家,即便我们假定他的教育是成功的,我们还是要警惕两个问题,第一,他隐瞒了一些他别的教育手段,我认定除了赏识,他一定还干了些别的,第二,他家的成功仅仅是他家的个例,肯定不适合所有的孩子,这正是教育的特殊性所在。我在南京性质小学听过杨瑞清校长讲过赏识教育,他的思考才有了教育人的思考,所以,从那以后,我心理上对于赏识教育的恐惧和厌恶有所好转。
我想,现在大概有30%的家长和老师在进行简单的赏识教育,我很难过地要用一种行为对上述两种方式来做一个类比:无论是棍棒教育也好,还是赏识教育也好,一起想它们,我就想起了马戏团是怎样训练动物的,驯兽员们手里一边是食物,一边是鞭子,做对了就是食物——赏识,做错了就是鞭子——惩罚。也许有人要说,你看,连那些动物们都会了,对的,它们都“会”了,但是,你再给小狗出点题试试看?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你不觉得老虎和小猫一样乖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吗?
但,如今“贿赂行为”充斥了全国各地的教室和家庭,从“棒、棒、你真棒!”到买肯德基、吃牛排等等,它在短时间内会“效果”非常明显的,但是后期的副作用往往也是灾难性的。它带来的恶果是,如果你到孩子们中间走一走,听一听,看看孩子们的习作,你就会明白,我们正在告诉孩子们:你们学习,是为了家长(老师)而学的。尽管,到了高年级,我们的家长反复会给孩子讲“学习哪是为我学的呀?”没用,晚了。我工作后曾经因为当时的学校领导对我的不公平做法而放弃了大专学习,从而导致我后来很晚才拿到大专文凭,对个人有很大影响。我也至今记得上初二的时候,一个同学大声对老师吼道:“我就不学,让校长扣你的工资!”这就是恶果,其实,这样的想法在许多孩子的脑子里都有,或许没有这么极端,但起码他们会觉得学习是家长老师逼着要做的事情。有这样的想法,会让学习动力消亡的,这很可怕,应该让我们警惕。
我想,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聪明的孩子们耳濡目染也慢慢学会了这一点,而且用起来很是得心应手。或许,潜意识中,很多老师将学生当作了自己的从属品,上完课,上得好就会说“学生配合得好。”反之则是“学生配合得不好。”而我们教学是为谁而教呢?教育的主体弄不清楚,这样的教育着实有点糊涂的。时间长了,孩子们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了。你看,老师问:“懂了没有?”“懂了!”“美不美?”“美!”多么整齐划一、多么和谐动听呀!可是,不要忘了,教育是教育人的事业,人怎么千篇一律呢?
“孩子们慢慢长大以后,也开始学会做些事情来取悦人。“妈,你看,这样好吗?”他们也做相同的事情来取悦老师,主要用在有魅力或受欢迎的老师身上。他们坐的时候挺直腰板,表现出符合我们期望的行为,但他们这么做的理由全都是错的。”前年,我曾经要到外地去执教《第一次抱母亲》,由于备课的时候总是不自信,且之前同事们也给我的课定了性:不会煽情。种种因素结合起来,我破天荒地在自己的学校找了一个班级试教。那是原本是下午的一节美术课,作为老师,我清楚地知道剥夺了孩子上这样一节课的权利之后他们的心思能有多少集中在课堂上,加上这个班本身的一些原因,那节课上得很不如意。但,在需要“生成情感”的环节的时候,我居然发现许多孩子在挤眉弄眼,装作像被课文感动了似的。那一刻,我很难过,联想到许多语文课上,孩子们站起来,流畅地(老油条似的)、冷冰冰地报出了我们所要的答案的时候,我们却装作是新鲜的生成,故作如获至宝状,这样的课着实是垃圾。
孩子为什么要取悦老师,无非两种情况,一是他确实喜欢这个老师,二是为了给自己减少麻烦。我曾经反复强调过一句话:“可以做一个领导不喜欢的老师,但一定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相当多的孩子会因为喜欢这一个老师而喜欢上这一门学科,同样,也有相当多的孩子会因为讨厌这个老师,而讨厌这门学科。而读到这里,同时也提醒我们,同时也要警惕孩子们是为了取悦我们而学习,学习的动力一定要清晰、准确。我们或许可以利用孩子们对我们的喜爱再带他们前行一步。这段话我们要记住:
“为父母努力的念头给孩子们带来更大的压力。许多小孩迫切希望取悦父母,甚至按照家人的期望选择大学和主修专业。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备感沮丧、厌恶工作的人,他们无法了解为什么自己对生活如此不满。不过,至少他们曾经为取悦某人而努力过。”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曾经和同事一起备过一节思品课《要遵守规则》,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于规则也是很奉行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如今我们这样的一个社会,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不遵守规则。很不幸,我们也能从许多媒体报道中也可以看出,国人在境外也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不遵守规则的印象。而我们从来都是自称为“礼仪之邦”的,怎么能这样呢?于是,我们的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各级行政机关的墙壁上有许许多多的规章制度,老师也热衷于在班级制定一些“版规”,用来“规范”孩子们的言行。更不幸的是,就跟许多法律、规章制度如一纸空文一样,我们的版规往往也是执行不下去的。于是,我们往往选择退回到了第一阶段。
这似乎和传统习惯有关系,和一些校长聊天,他们对于“民主”的态度惊人的一致:中国的老百姓(包括教师),不会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民主在他们手上就是一场闹剧。我是持反对意见的,按理来说,都说农民的素质最低(这句话本身似乎就有问题。),但农村搞直选已经很长时间了,事实上现在做得非常好了。那么,全国素质最低的人都能直接选举自己的领导,为啥相对素质较高的老师不可以呢?所谓民主为何常常成为一场闹剧,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的领导者并没有将民主真正的还给人民,搞得是“假民主”,而百姓们明了这一切之后,用了这样的一种方式宣泄罢了。这个话题似乎扯远了。
事实上,我觉得,规则是必须的。所有的人,包括孩子们都需要学习如何处理行为界线和期待。但规则不是必要的和颠扑不破的: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们最景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美国为纪念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制定了一个法定假日,当初这位英雄如果采用第四阶段的思维,根本无法有所作为。圣雄甘地(Gandhi)没有遵守规则,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之母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也没有遵守规则。英勇的劳工领袖们打破了规则,帮助其他劳工。感谢上天,梭罗(Thoreau)、麦尔坎X(Malcolm X)、凯撒?查维斯(Cesar Chavez)等人够鲁莽,突破了第四阶段的思维。悠远历史中的不凡人物是这么做的。如果要我们的孩子达到相同的境界,就要在教导他们了解规则之余把眼光放远,不受教室墙上的班规所限。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可循,更重要的是,有时规则根本就是错的。
所以,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佛家讲究修行,行善,扫地不伤蝼蚁。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可是,如今这个社会,看到的是更多的尔虞我诈,贪婪无耻等性恶的东西,最可怕的是,从更多的孩子身上我看到了“自私”。有段时间,“换位思考”这个词用得比较多,我以为能把这个词真正落实到位,大概就算做到这一点了。其实,我们很多的时候,总是在毫不客气地接受别人的爱,却很少去爱别人。有点沉重,不说了,引用一段吧:
在小说中,阿坦克斯给他女儿斯各特一个忠告,恰如其分地阐述了第五阶段的思维:“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很多学生将这个忠告牢记在心,没多久,这个想法便开始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很快地,我班上的学生差不多每个人都变得非常善解人意,因为有阿坦克斯?芬奇作为他们的向导。我发现有句俗语所言不假:仁慈是有感染力的。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想要达到这一点,很难。想要在中国达到这一点,难于上青天。基本上是会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所以,我很谨慎地跟青年教师们说这一点,或者,换一种方式去说,我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他们,“要活着,且要好好地活着,只有活着,才能做事。”这个准则,可以放在心里,不必说出来,因为这样能保护你自己。但,不说,也未必能逃避的,有时候我们很弱小,我们无法去改变一些事情,或者我们想改变,但改变不了,于是,我们的良心会受到谴责。我们常常要面对这样的拷问,而痛苦异常。甚至想逃跑。我们要做好准备。真的,要学会给自己疗伤。这就是所谓的教育的良心。任何拿出真心、诚意对待教育这份工作的老师,都会暴露在惨痛失败和心碎失望的风险下。
好吧,这个越来越沉重的话题可以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