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宋一代三百多年,如果没有苏轼,那大宋的文学会暗淡很多。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1079年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诬陷攻击变法新政,下狱,宋神宗鼓足了勇气,要杀苏轼,只是太祖留下遗照,不杀文人。于是死罪豁免,活罪难逃,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一待就是四年,这是他人生的一大劫难。“在黄州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林语堂《苏东坡传》第16章)
下面我们来看这篇绝妙散文的原文,摘抄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篇散文短短86个字,却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一用聚到。其他手法暂且不论,今天特意来解读“闲人”的意味。在文章的结尾,作者用了两个问句,引人回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两个问句是针对上文的景色而发的,反映的却是黄州这四年的贬谪生活。“闲人”何解? 要说闲,身体上并不是很闲。在黄州任上是个团练副使,说白了就是个闲职,以至于俸禄不足以自给。在这样的窘迫的境地下,他还承包了50亩地自耕以自供,每天管理农田,忙的不亦乐乎?那为何还自称“闲人”?
月色常有,竹柏亦常有,但像我们这样赏月的“闲人”却不可多得啊!我想“闲”是“闲置之人”。在宦海中被排挤,不得重用,空有一身抱负却遭人诬陷,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却不可得。自己是这样,张怀民也是这样,不觉让人感慨他的不甘心和不服输。其次,“闲人”有豁达的情怀。一个被抛出喧嚣的功名利禄之场的“闲人”却能有“闲情”来欣赏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这是一种豁达的胸襟和士大夫的情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处境艰难,也能排遣忧思,让自己内心变得强大。别人陷害你,是希望你消沉甚至消失,我偏要活出一种旷达,让政敌不得心安理得。当然“闲人”还包含了一种牢骚和自嘲。一生多次的外调和贬谪,让他也感到无奈,在和朋友的闲聊中发几句牢骚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在他的心里还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希冀,还有“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和抱负,在牢骚和自嘲中也包含了士大夫集体有意识的自豪和哲理的忧伤。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在后人体悟中,那真是五味杂陈,个中滋味恐怕只有东坡自己能悟透。42岁的苏轼,处在人生的低估谷,但也道出了他作为士大夫的豁达,作为普通人的惆怅和无奈。“儒、释、道”三道真气在他身上相互作用,也难免他自己在时代大潮中迷失自我,身不由己,从而演绎了大宋天空下悲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