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位朋友的朋友,比我还老,暂且叫她大姐吧。这位大姐有一癖好,就是特别爱拉黑微信好友,她的最高记录是同时拉黑整个Team的同事包括领导(十几人之多),理由是自己微信被盗。但大家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接触联络,尤其在其休假需要同事后背其工作期间,所以她还是要一个个再重新把team同事拉回。这件事情之后大家基本对她的认识很清晰了——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二货,动不动以拉黑微信好友作为出气渠道。
除了上述这种情况之外,微信好友被拉黑还可能因为好友里存在着一个你的EX或者曾经暧昧过的“友人”,这个人身份特殊敏感,你发的朋友圈期望被TA看到但又害怕被其解密,但你更想知道TA看完之后的想法动向,心理活动。总之那个最纠结,最举棋不定的人就是你,整天犹豫不决拉黑还是不拉黑;圈儿发还是不发;你的朋友圈设置要TA看还是不让TA看;选择看TA发的圈儿还是不看TA发的圈儿………
好累!
现在有朋友负气关闭自己的朋友圈还不乏另外一种说辞:刷朋友圈太耗时间,亦或某些人太爱炫,晒美食、晒旅行,晒娃,总之是变幻着各种姿势酷晒炫等等等等——看不惯。
当真觉得微信崛起的这几年,也真背了不少黑锅,心疼微信。
02
以那位大姐为例,她以拉黑好友为疏解自己情绪的方法,就真的对拉黑的人起到了打击报复的作用了吗?不仅没有,相反大家提到她往往哈哈一笑,全当笑话,小丑一般的行径发生在一个近四十岁的人身上,岂不滑稽?
关键的问题是,在拉黑好友这个动作发生的瞬间情绪对这位大姐的撞击可以想象有多么大,这是一种强大的破坏力,打破了她整个过程中的情绪平衡,她妄图硬生生的瞬间切断事件中所有的人际关系,孤立他们、打击他们。想象着这些人在发现被拉黑的当下脸上错愕讶异的表情,想象着他们由此引发的心脏痉挛和面部肌肉的抽搐,也许她会觉得爽吧……
但可以笃定的是,这些所有的设想无一例外全部都会先发生在她自己身上,这是一种强大的反作用力,重重的的一拳先打倒的是她自己,这一拳头的重击以及日后所产生的绵延痛感有多强烈,多持久就意味着这大姐对她所拉黑的人有多介怀,多在意。她在内心里无法抗拒这份在意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以至于只能把这些在意悉数演化为了伤害。悲哀的是,那些被拉黑的人可能压根就没有发现,即便发现也漠不关心或者他们根本不在乎。拉黑这一举动换来的甚至连互相伤害都谈不上,因为没有配合没有回应,哪里来的“互相”?
而那些微信中潜伏着的暧昧味道呢?正是因为你无法抗拒这些味道,你的心才无时无刻不在游离,不在捕捉,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要say no,你生硬的割裂似的拉黑TA们,但这并不妨碍你后悔,不妨碍你再回过头去打捞起TA们。你有多在意这样的暧昧,多在意这样一个人,你就有多懊恼多沮丧。你被无力感吞噬淹没,却始终学不会放下。
你是什么样的心态你眼里的朋友圈就是什么样子。单身狗捧着6块钱的葱油拌面,原本吧唧着嘴,吃的又香又享受,但手指一滑朋友圈刷到了远在欧洲度假的哥们儿和女友正在米其林三星餐厅品着红酒切着牛排,姑娘此刻秋波流转,顾盼生辉。单身狗此刻想着自己吃好面之后继续宅在家里靠打打游戏打发时间的原计划,心里越发不是滋味。于是手机再一滑,选择“不看他的朋友圈”………满怀欣慰,重新回归到自己的安全舒适区。
03
不得不承认微信对有的人来说真的是一万点伤害,你缺什么它直播着什么,你在意什么它充斥着什么。那些横亘在你面前的是妖,是魔,更是那个你不满意的自己,那个欠缺的你自己。
王阳明一句“此心不动,随心而动”,在讲一种心态,只有心单纯,才能集中思维做到淡定,也只有心不动才能遵照内心去行动。这条思想当年王阳明用在了军事上,今天用在社交和人际关系处理上似乎也合适。做一个淡定的有能力控制自我情绪的人,这点说给我们所有人,更是说给我自己。不必再跟微信较真了,也不要再跟朋友圈较真了,那本身就是个没有感情色彩的通讯手段而已,是我们赋予了它们打破自己情绪平衡,伤害自我感情的权利。坦诚一点,淡然一点,一切随他去,在别人的世界里用力过猛不如选择过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