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主动学习意识和主动的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终生不断获取知识,走向智慧的基石,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教育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探究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唤醒主动学习意识,让其成为主动学习者;如何用问题和任务驱动课堂的有效性和靶向性,引导学生打开思维主动求索……做了以下探索:
一、引领思维、创设情境,问题驱动,让学习发生。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前期所做的讲义整合,教案准备,学情分析,学案梳理,课中预设等活动都是为了引领思维,创设情境,为学习的发生做铺垫。
学生在对学习内容的认知方面,从猜一猜,找一找,读一读,到解一解,探一探,理一理,写一写,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等……所有过程中的有效知识摄入都属于学习的范畴。
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在字词教学和课文教学中的做法如下:
1.动静结合学生字,把严“字词关”。所谓“动”是指让学生在生活中,在活动中不断强化识字。如:“跳皮筋”活动,原先孩子们都是不吭声挨着跳,后来我编了“识字顺口溜”“识字对韵歌”让孩子们边跳边念,效果奇好。孩子们不但动作协调了,字词也会组词造句了,背诵方面也进步很大。所谓“静”,具体指写字方面。语文新课标对书写的要求是需要每节课都严格落实的。课标的落实离不开教师把孩子的心稳住,让孩子在感受中国书法的美的同时,尽心、静心练习写字。我利用“汉之星”识字平台,湖滨区“快乐书法课”等优质学科资源,让学生在书写方面首先静心观察,悉心欣赏,尽量让孩子产生“我也能写好”的书写欲望,然后进行书写练习。力求把汉字写得美观、大方。
2.声情并茂读课文,促进“读中悟”。
“以读促悟”的教学策略特别适用于低段语文课的教学。字词关只要学生都过了,那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及课文意思就变得轻松自然了。
我平时是通过“以读代讲”,“教师领读”,“角色分读”,“学生自读”来帮助学生实现“以读促悟”的。语文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是浅显易懂,适合本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就可以达到读懂课文的目的。
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天生的好奇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最直接,也最自然。我们要关注情境本身对学生天性的激发,并需要提供合适的条件,让学生保持合理、持久的好奇,才可以达到“真正的学习”。
所以,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生主动学习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真正的学习只有发生了,产生了思维碰撞的火花,学生才得以运用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每一个学习目标。小目标在轻松愉快、有的放矢的学习中各个击破了,一次综合检测对学生来说就变成名符其实“小菜一碟”了。
二、激发思维、增量阅读、捕获新知,让“活学”常态。
现代语文的学习,仅靠一本语文书可能在一二年级还马马虎虎能得到优秀的分数。但随着学生年级越来越高,学生阅读量的缺失少必然会给其带来语文学科“学不进”“学不会”等方方面面的难题。破解或杜绝这些今后学习的麻烦,就教师需要从当下起,激发学生思维、注重阅读方法,增大阅读数量、让捕获新知,让“活学活用”成为常态。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涉猎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了语文课堂拓展引领的重要任务。在给推荐阅读时,我往往先讲述书中有趣的、能够引起心灵共鸣的故事。或者对相关课文的引申时,有意把课外阅读的精彩部分选做一个“剧透”……学生们一般情况下都会趁热打铁,去读一读相关书籍资料。当然,在农村小学,也有部分学生属于兴趣不浓厚,底子薄弱等,阅读量比较小的。这大多与家庭的学习氛围,家长的阅读支持有关。 优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对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学生主动学习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增量阅读,摄取新知,也可以迁移到语文课堂里和考试中,活学活用语文的学习新常态正在发生。
三、深度思维、寻找规律,让学生会学。
和其他学科一样,语文学习毫无例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如:相同偏旁的生字都与相同的事物有关。学生根据“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识字学习。可以集中精力,精准记忆生字并理解其意思。
我认为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有生活。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有一个自始至终的重要环节,那就是模仿。在学习习作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找准课文中的“仿点”,进行模仿写作。学生找到写作规律之后,模仿起来轻松自然。这样的深度思维,也符合学生学习规律。读,背,用是语文学习的好办法。边模仿边练习,边运用的过程,坚持模仿与运用就一定能轻松攻克难题。
比如小学一语课文《荷叶圆圆》中,我就拿来一片荷叶让同学们观察它的颜色、形状等等,这样同学们对荷叶的认识就更直观,在学习中更容易理解。学生仿写起来轻松达标。
语言是思维、交际和表情达意的工具,生活中个人的思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离不开语文。同时,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也体现了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基础性。同样,语言的锻炼又是在生活中提升的。语文还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与人文精神。我们的民族文化与精神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积累总结出来的。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教”。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我认为: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引导学生学会评价。
总之,语文学习是学习各科知识、学会做人、自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道德修养和素质。还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有乐趣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