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最早的由来是因为周成王感念鬻熊曾经对周朝做出的贡献,就将鬻熊的曾孙芈绎封在荆蛮,建都在丹阳。
当时中原文化发达,中原人认为楚地的民众还处在蒙昧的状态,甚至周天子带头从口头上占便宜,嘲讽楚人是鸟人,说他们说话不仅像鸟叫一样难以听懂,文化也像鸟儿一样落后。
但是楚人不图口舌之快,他们在楚君的带领下一心一意地打理自己的国家。
为了让楚国变得强大,楚君也常穿的是破破烂烂的衣服,坐的是荆条编织的柴车,带领臣民跋山涉水,开疆辟土,甘苦与共。
就这样经过数十年的励精图治,楚国渐渐发展壮大了起来,从一个小小的封地诸侯国变成了一个实力雄厚的诸侯国,以致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不敢让中原各诸侯国不敢小觑的国家。
后来到了楚庄王的时代,更是一跃成为诸侯国中的霸主国。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是世间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
我在写楚国这段历史的时候,突然想起曾经看南怀瑾先生的书上讲,好像现在的广东人就是曾经的楚人后裔,广东人所说的粤语,就是楚人的语言。
我想起看过的一个短视频,就是让各个地方的人模仿广东人说话,说一句“各个国家都有各个国家的国歌”。
当时我和儿子一起模仿,说出来的声音确实就像是一种鸟叫的感觉,当时那种有趣的音调把我们两个逗得哈哈大笑。
但不管说话音调怎样,现在的广东也是国内发展得比较好的地方,甚至有段时间,因为流行港片,粤语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当下够强,够好,那么不管你曾经出身多么卑微,背景多么渺小,只要你当下够强大,那就谁都不敢小瞧于你。
一个国家的经历如此,一个人想要摆脱卑微的命运,也要经历同样的历程。
那就是不断地鞭策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路,就是一条成功的路。
教育孩子也同样如此,就是不管孩子好不好,都不能放弃让他变得更好的思想。
也就是说不要单纯地拿成绩去衡量孩子好不好,而是要从各方面协助孩子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一个人只有真正在各方面平衡发展,才能真正变成一个有用的人。
现在的教育有一个误区,就是衡量孩子好不好一定是成绩第一位,其实如果我们看看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不管是曾经成绩好的,还是成绩不好的,你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连维护一个正常和谐家庭的能力都不具备。
所以现在正在证明三十年前的教育教出的很多都是独孤求败,只活自己,后继无人。
这是在给我们提醒,孩子一定要全面发展,读书好很重要,但是勤劳朴实、包容豁达、乐于助人的品行更重要。
只有具备了可以为别人付出的能力,也有为别人付出的心力,那才能像楚国最早的楚君一样,虽然在艰苦的生活中,依然能充满希望的带着臣民一起劳作,一步步为楚国的强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是在现实中,大概因为城市化的原因,人们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少,孩子也少,家里大概也没有更多可以让孩子承担的事情,或者父母也不舍得让孩子做更多的事情,所以孩子们除了在学习成绩上用功,剩下的时间只能在网络上打发时间了。
那再过一个三十年,从小只会学习,闲暇时间只会上网打游戏的孩子将要面对什么样的生活?
今天已经有很多年轻人因为自己不会做饭,或者不爱做饭,经常都是在外面吃不健康的多油多盐的外卖食品。
事实也在证明很多疾病都在越来越年轻化,这不就是从小没有培养出来生活能力带来的恶果吗?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刚好有个我先生认识的朋友打来电话,诉说自己的种种不幸。
他说自己离婚带孩,父母双亡,自己身体又不好,正在大把大把地买药吃。
重要的是他说了一个关键的信息,他说想调养身体,但是没人给他做饭,自己又不会,而且自己懒得动,也无心通过锻炼来把身体调理好。
他每天过的日子就是躺在床上,或者是沙发上玩手机,然后把希望寄托在吃药上,希望那些药物能把自己的身体变好。
我对先生这位朋友的遭遇深表同情,我给他介绍了个调理身体的食疗小方子,我先生鼓励他做一些和缓的运动,也可以帮助他尽快的调理好身体。
但是那位人生观念已经固化的朋友在电话里反复强调的就是他很难,没有人照顾,他没有办法,很痛苦。
三十多岁,也许已经快到四十岁的人依然无法完全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依然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的照顾上,这让我们说什么好呢?
面对这样的朋友,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痛苦,完全给他使不上劲。
看到这位朋友的痛苦,我就在想从小给孩子培养自理能力多重要啊!
让孩子慢慢学着为自己的生活全权负责,才是真正爱孩子的表现。
要不你什么都不让他做,到最后父母不在了,孩子还会有好日子过吗?
孩子的未来能过的安稳而健康,应该是大部分父母的心愿,但这个心愿也离不开从小全面平衡发展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