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共享单车融资大战犹在眼前,今年战场便已烧至共享充电宝,2017年3-4月,这个领域已经公布的融资金额是3亿。但是,我认为,资本的烧烤不能成就共享充电宝,原因有四:
理由一:在解决客户痛点方面,共享充电宝没有独特的优势。
为了对比,我们首先看共享单车:自行车首先就是携带不便,1-3公里的出行需求是偶然发生的,为了到地铁口的这2、3公里路,还要自己带自行车吗?自己带自行车还要取,但只是偶然来这里一次呢?短距离打车太贵、公交又不顺路……所以,共享单车能更好的解决客户痛点,在资本的助推下迅速被市场接受。
再来分析一下充电宝:“手机没电”并不是客户痛点,“手机没电还没办法充“才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解决这个痛点最直接的是自己带个充电宝:充电宝价格低、易携带,可随时使用。而共享充电宝只能点状覆盖,并不能替代自备充电宝。即使自己没有带充电宝,同行的人、餐厅咖啡馆一般也能借到临时使用。
所以,在痛点解决上,共享充电宝并无独特优势,即不是最好的、也不便宜、也不方便。
理由二: 需求场景少,且需求弱。
共享充电宝的投放场景大概分为两种:大场景(交通枢纽、商场等)、中小场景(餐饮、KTV等)。
这些场景中,首先数量少。其次,除了交通枢纽需要较长时间等待外(也不会长过4、5个小时)、商场、餐饮等场景下,用户停留时间以一小时计,当前手机设计基本是以续航一天为基础要求的,手机电池本身是可以满足这些场景下的续航要求的。因此,这些场景下的手机充电是一个很弱的需求。
在这些场景下,多年以前就有手机充电桩入驻,并没有孕育出优秀企业。共享充电宝在这些场景下,并没有比手机充电桩更好的优势。
理由三:难以形成足够规模的流量。
资本涌入共享充电宝,并非是因为出租充电宝可以盈利,都是朝着收割线下流量来的。但是共享充电宝的流量难以上规模。
资本涌入共享充电宝,并非是因为出租充电宝可以盈利,都是朝着收割线下流量来的。但是共享充电宝的流量难以上规模。
其次,共享充电宝单次使用时间过长,难以提升使用周转率。给手机充电至少半小时起,当前共享充电宝的定价普遍以小时计,如此长的使用时间,使得充电宝的周转率比较低,根据来电披露的数据,仅为0.7次/天,这还是在市场竞争不那么激烈、网点精心选择下的周转率。
周转率这么低,要想达到可变现的规模流量,需要铺设的充电宝将是十分巨大的,成本过高,即便能找到这么多资金来投,也是不经济的。
理由四:技术升级风险过高,时间窗口无法判断。
如何提高手机续航能力,是各电池、各手机厂商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且近些年手机续航能力也有明显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充电宝随时可能被干掉。尤记得当年如日中天的长虹CRT显示器,技术升级让之前的技术完全失去了价值。
虽然一时手机电池不会有革命性突破,但趋势是明显的、确定的,留给共享充电宝盈利的时间窗口无法判断。
资本,能成就共享充电宝吗?还需我们拭目以待。
三个角度看当下流行的三个方向(共享雨伞不写):
1.商业主体元素:
·Airbnb:平台、房(共享)、用户
·共享单车:平台、自行车(共享)、用户
·共享充电宝:平台、充电宝(共享)、用户、手机(移动设备)
2.社交场景构建:
·airbnb:有社交场景
·共享单车:具备社交场景
·共享充电宝:妹子我们一起充电???好基友我们一起充电???
3.流量变现及产业链延伸:
·airbnb:具备产业链延伸,流量易变现
·共享单车:有产业链延伸潜力,流量较易变现
·共享充电宝:???
是的,你没有看错,共享充电宝比AIRBNB和共享单车多了一个主体元素,那就是“手机(移动设备)”; 就是多出的这一个元素,让其商业模式充满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