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六的晚上7点,木木如约来到了咨询室。是个高高大大的女孩,重点高中二年级学生。孩子辗转多家心理机构,我是她第11个咨询师。孩子对咨询很熟悉,带着一脸的不屑。“你和别的咨询师会有什么两样,还不都是先靠近乎,再劝我去上学!”从孩子的攻击中挤出一点点信息,“辍学了!”
因为自己干预辍学厌学的孩子案例多,几乎成了专业户,来访的孩子大多数都是为解决学习困难,我在以退为进的技巧中,用自己总结创新的层递简易心理学法悄然突破孩子的阻抗,顺势分层讨论到半年前孩子辍学最初的学校里发生的故事,以搜集更多的评估信息。
“我最要好的同学屏蔽了我的朋友圈。”孩子此时气鼓鼓地说出这句话,表情甚至有扭曲。
“被朋友屏蔽朋友圈你是怎样的感受?”
“生气,忒他妈生气!想起来就想杀人!”
用心和孩子在一起,感受她的委屈、愤怒背后的真相。孩子在唯一的不合理信念中放大自己的情绪,在情绪中失去了理智,进而选择了和好友开仗,对自己攻击,最终影响社会功能。看着孩子因自残而留下的片片狰狞的刀疤,看着孩子在情绪中扭曲的脸庞,扎心的痛。自我觉察自己的呈现,在共感中,走进孩子成长的世界。
当次咨询末尾,倔强的孩子思悟到对朋友圈被屏蔽的原因不单只有一种被抛弃、被背叛可能,还可能操作失误,可能对方有善意的隐私,对方处在不安全的情境中........在没有安静地澄清前要尝试给自己恐惧的想法加上“可能”两个字,这样会养成假设、澄清的思维好习惯。而不至于因为自己经验的判断和评价,直接出手伤己伤人。
孩子明显轻松了许多,话题逐渐多起来,看着我,露出孩子特有的一份调皮,“阿姨,如果你被屏蔽了会怎样?你屏蔽了别人会怎样?”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首先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在被屏蔽或删除的最初的如她的愤怒和失落,后来的尊重和允许,现在的理解和淡定。还有屏蔽别人的几种情况,一是垃圾信息太多,二是操作失误,三是屏蔽一个圈子,不想惹不必要的麻烦.......为此我分享了自己前段时间为了隐瞒自己手术的信息不影响远在外地求学的儿子,屏蔽了所有可能和儿子熟悉的朋友的信息;为了安静休息,不被工作关系干扰,屏蔽了部分同事的信息;当然也有为了远离一些挑事的评论家而屏蔽信息让自己不再成为议论的焦点.....我把更多屏蔽朋友圈的可能呈现出来。孩子有点惊讶的自言自语“这么多可能呀!”“那你屏蔽别人之后有找你来打架的吗?”
看着孩子稚嫩的脸,我笑着说,“当然也会呈现多种可能。”对朋友圈被屏蔽事件,何止孩子,我们成人的世界又何尝不是用不同的思维和模式在这个事件中自我折磨,相互攻击,甚至反目成仇.......成熟度高的,会多一份理解,选择一份尊重;界限明的,会选择淡然;自尊强的会挖心的纠结;安全感差的,会忐忑难眠;攻击性丢丢强的,会立马屏蔽你;攻击性特别强的会在现实狠狠打击......嘿嘿,不同成长经历,不同人格特质,选择应对方式不同。“那阿姨你敢屏蔽几个吗?”“我,我还真有顾虑!”“敢试试吗,嘿嘿,甚至有点挑衅.....”的确顾虑重重,我的微信家人、朋友,同事、领导共用,是唯一的一个微信号,微信好友接近5000个了,因为朋友圈信息也没少遭受攻击,呵呵,说实话有点那个,小恐惧。”但我还是决定试试,孩子从我屏蔽朋友圈的现场呈现中着实感受到了又一个真实的可能,为了游戏或者为了更好地阐明一个思悟给需要帮助的人。孩子说,“我随机点20个,这20个人你并不知道是谁,然后,你等着反应。”
我微笑着点头。然后......没有然后......我不知道遭受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屏蔽了哪位,被哪位回击屏蔽了,也不知道谁有意无意为此感受到了我的攻击,并为此攻击了我......反正还真没有一个找我澄清的,微笑着问我,“发生了什么,我看不到你朋友圈了!”但,攻击我感受到了....哈哈,为此致歉,所有看不到我朋友圈的好友,既加之好友,我心中亦为好友。爱你,所有被我屏蔽的亲们。
但愿此文给我们带来感悟,我们多带一份包容,一起成长。
后续,实在没有办法一一点击5000位好友,查看朋友圈情况。但偶尔看到一位大姐,平时表现很威严的一位姐姐,我屏蔽了人家(无辜状,笑)出乎意料,人家对我一如既往的好,也没和我一般见识屏蔽我,那一刻我竟然受宠若惊,有小温暖。原来我身边的人成长的都比我好。祝福包容我的所有的亲人。嘿嘿,一旦您被哪位好友屏蔽朋友圈,别着急生气先,萌萌哒,或许有故事。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