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是一门15分钟就能入门,但是却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掌握好的语言。它有着它自身的一些复杂性与局限性。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本身不具备模块化的能力。
面临的问题
你可能会说,CSS有@import
功能。然而,我们都知道,这里的@import
仅仅是表示引入相应的CSS文件,但其模块化核心问题并未解决——CSS文件中的任何一个选择器都会作用在整个文档范围里。
因此,其实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所有的选择器都是在一个全局作用域内的。一旦引入一个新的CSS文件,就有着与预期不符的样式表现的风险(因为一些不可预测的选择器)。
而如今的前端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已经不是过去随便几个css、js文件就可以搞定的时代。与此同时的,对于一个大型的应用,前端开发团队往往也不再是一两个人。随着项目与团队规模的扩大,甚至是项目过程中人员的变动,如何更好进行代码开发的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回想一下,有多少次:
- 我们讨论着如何对class进行有效的命名,以避免协作开发时的冲突;
- 我们面对一段别人写的css、html代码,想要去修改,然后疯狂查找、猜测每个类都是什么作用,哪些是可以去掉的,哪些是可以修改的——到最后我们选择重新添加一个新的class;
- 我们准备重构代码时,重构也就成了重写
- ……
写一段CSS往往并不是困难所在,难得确实团队的合作与后续的维护。
针对这些实际项目中的问题,一直以来,开发者们都在探索解决方案。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如何在webpack中使用一种类似“CSS模块化”的解决方案———Local Scope,来规避一些开发中的问题。
什么是Local Scope
通常来说,CSS中的所有选择器可以算是“全局作用域”。而“Local Scope”顾名思义,使CSS具有类似于局部作用域的能力,同时搭配类似JavaScript中模块化的写法,到达CSS模块化的效果。
这么说可能有些抽象,我们可以来看一个例子。
在webpack中引入css往往是这样的:
// index.css
.title {
font-size: 30px;
color: #333;
}
// index.js
import './index.css';
funciont createTitle(str) {
var title = document.createElement('h1');
title.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str));
title.setAttribute('class', 'title');
document.body.appendChild(title);
}
createTitle('Hi!');
由于,webpack中将js、css、png等这些资源都视为模块,所以可以通过import导入。但是,实际上,对于导入的所有css,其“地位”都是平等的,都是在全局有效的。例如:
// index.css
.title {
font-size: 30px;
color: #333;
}
// other.css
.title {
font-size: 15px;
color: #999;
}
// index.js
import './index.css';
import './other.css';
funciont createTitle(str) {
var title = document.createElement('h1');
title.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str));
title.setAttribute('class', 'title');
document.body.appendChild(title);
}
createTitle('Hi!');
当我们引入了新的CSS文件other.css后,其中的.title
和index.css中的.title
有着同样的“作用域”——全局。
回想一下在JavaScript中:
// a.js
var a = 1;
// other.js
var a = 2;
// index.html
<script src="./a.js"></script>
<script src="./other.js"></script>
<script>
console.log(a); // 2
</script>
如果某个html页面通过script
标签引入这两js文件,那么a的值必定会有冲突,其中一个会被覆盖。如果使用模块化的方式,可以变成:
// a.js
export var a = 1;
// other.js
export var a = 2;
// app.js
import {a} from './a';
import {a as other} from './other';
console.log(a); // 1
console.log(a); // 2
而所谓的Local Scope就是webpack中在CSS上针对这种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类似JavaScript的模块化,通过对CSS文件进行模块引用与导出的方式,能够在开发时,更有效得控制各个class的作用范围。
使用方法
首先,需要在webpack中对css-loader
进行一定的配置。
// loader: 'css-loader',
// options: {
// modules: true,
// localIdentName: '[local]__[name]--[hash:base64:5]'
// }
const config = {
entry: './src/index.js',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filename: 'bundle.js'
},
module: {
rules: [{
test: /\.css$/,
use: [{
loader: 'style-loader'
}, {
loader: 'css-loader',
options: {
modules: true,
localIdentName: '[local]__[name]--[hash:base64:5]'
}
}]
}]
}
};
然后,我们还是使用前一节例子中的那个场景:
// index.css
:local .title {
font-size: 30px;
color: #333;
}
// other.css
:local .title {
font-size: 15px;
color: #999;
}
// index.js
import styles from './index.css';
import others from './other.css';
funciont createTitle(str) {
var title = document.createElement('h1');
title.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str));
// styles.title font-size: 30px;color: #333;
title.setAttribute('class', styles.title);
document.body.appendChild(title);
}
createTitle('Hi!');
其中需要注意的有三个地方:
- 第一个是在CSS文件中的,类选择器前多了
:local
这个语法。通过添加:local
就可以指示webpack,这不是一个“全局”的选择器(当然,实际上也是全局的,后面会简单解释)。 - 第二个地方是在js文件中,将
import 'index.css'
变为了import styles from './index.css'
。是不是看着很熟悉,没错,和JavaScript中的模块化方案用法一样。 - 第三个地方,在使用到该class的地方,由原来的
title.setAttribute('class', ‘title’)
变为了title.setAttribute('class', styles.title)
。这样我们可以选择在一部分dom元素上使用styles.title
,即index.css
的样式;在另一部分dom元素上使用other.css
的样式。
这样就解决了我们之前提到的问题。
当然,有些时候,我们希望类选择器中的某一部分仍然是“全局”的,那么我们可以这么写:
:local .title :global(.sub-title) { color: #666; }
关于Local Scope
虽然我们上面说了这么多次的“模块化”、“作用域”、“全局”,然而,实际上,对于CSS这门语言来说,它在自己本身的逻辑上是不具备这些特点的。而webpack中Local Scope的相关方案,其实也并不是(CSS本身逻辑支持的)真正意义上所谓的模块化。所以很多地方我都打上了引号。
如果对着打包后的页面,打开chrome控制台,会发现,我们的html是这个样子的
<body>
<h1 class="title__index--330EV">Hi!</h1>
</body>
h1
标签的class
并不是我们在CSS中所写的title
,而是一串奇怪的字符串title__index--330EV
。
当使用webpack进行打包时,由于检查到:local
这个语法,因此会为.title
这个class生成一个新的class名称,而我们在js文件中所使用的styles.title
对应的就是这个新的classname。
所以可以理解,其实当前的CSS语法逻辑中中并没有实际意义上所谓的local scope,但是,通过webpack打包时的操作,我们会为每个:local
的class生成一个唯一的名称,而我们使用样式实际是指向了这个classname。这就实现了两个CSS文件中,相同名称的class在使用时就不会有冲突了,相当于避开了“全局作用域”。
如果打开打包后的bundle.js
,我们可以发现一段很有趣的代码
// ……其余省略
// exports
exports.locals = {
"title": "title__index--330EV"
};
// ……其余省略
// exports
exports.locals = {
"title": "title__other--3vRzX"
};
这是在两个不同的模块内的部分。上面一个就是导出的index.css
中对应的classname,下面一个就是other.css
的。通过styles.title
就可以引用到title__index--330EV
这个实际值。
最后,再来说一下title__index--330EV
这个值得由来。在上一节的一开始,我们对webpack进行了配置,其中有一行
localIdentName: '[local]__[name]--[hash:base64:5]'
其实就是指示了唯一标识的命名方式:local
是class的名称,name
是文件的名称,而最后加上hash
值。当然,你完全可以使用其他你喜欢的方式。默认是使用[hash:base64]
。
最后
其实webpack中的CSS模块化方案Local Scope,粗浅的来说也是通过生成唯一的classname来避免冲突,控制作用范围。只是和BEM不同,BEM是一个建议标准,更多的还是人为的操控,而webpack中的Local Scope则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模块化与打包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开发的效率,降低了错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