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儿时的年是我们最为期盼的节日,因为过年就意味着穿新衣、放烟花、压岁钱,还有各种好吃的。
湖北的年其实从腊月二十四就开始了,因为这一天是我们的小年。从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为新年做准备,儿时的我们,也从这一天开始,对过新年有了更热切的期盼。
过了小年,笼罩着我们的空气仿佛都热闹了起来。大人们忙碌着打扫房子、办置年货、制作各种点心小食、给我们小孩子买新衣服。
爸妈每次都给我和妹妹买一样的衣服,一样的发卡。我们两个爱美的小女孩总是会在新衣服买回来后,认真的把衣服叠好放在自己的柜子里,等待新年的到来。
我觉得新年到来前的这些天里,年味儿最浓,也最让人怀念。
新衣服买好了,这时年货也差不多都买好了。年货中的各种糖果最让我们垂涎欲滴。妈妈每次都将那些各色的糖果锁在箱子里,每天只拿出几颗给我们吃,她不准我们吃太多。我想妈妈应该是怕我们吃起来太没节制,还不到过年就把年货糖果吃光光吧。
不过,这点小障碍是难不倒我们两个吃货精的。箱子用一个小锁头锁住了,还用另一个箱子压着。为了吃到美味的糖果,我和妹妹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上面压的箱子很重,但是没上锁,我们俩会悄悄的把里面的东西先搬一部分出来。装糖果的箱子虽然是锁住的,但箱盖和箱体之间还是可以打开一条缝。
我是姐姐,力气比较大,就负责将箱盖向上提,尽量让那条缝隙更大些;妹妹手比较小,就负责将手伸进箱子里,把糖果掏出来。
每种不同的散装糖果都用袋子分开装着,可是当时我们顾不得这些,直接在塑料袋子上掏个洞,糖果就到手了。
那时的糖果品种很少,但是吃起来真是特别甜,特别好吃!有各种水果味的硬糖,也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软糖,更有我们最爱的芝麻糖。
芝麻糖是一根根的,每根都裹着细细密密的白芝麻,像大人的手指那般粗细,长度就跟儿时我们的小手差不多。拿在手里时不时的偷偷咬一口,那滋味儿,真是又香又甜。
日子在欢乐中到了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到处都是香喷喷的味道。因为大家都忙着煮猪头。
猪头煮熟了要把肉拆下来,以备过年时招待客人用。我们家一般都是妈妈负责煮,爸爸负责拆肉。拆猪头肉的时候,我和妹妹就蹲在旁边看爸爸拆。那香喷喷的味道径直钻进鼻子里和心里,即使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忍不住咽口水呢。
那么老实的蹲在一边其实是在等爸爸把大块的肉拆下来后,把那两大块牙板骨“赏”给我们。我和妹妹一人一块,拿到手就乐不可吱的想办法把边边角角里的肉弄出来吃掉。牙板骨上的肉其实剩得不多,但我觉得那是最最最好吃的肉!
等到大年三十吃完团圆饭之后,我们就盼着除夕夜的重头戏——放烟花啦!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平原地区,各家各户烟花齐放的时候真的是超级好看啊!
除夕夜我们哪怕困得眼皮子打架,也都不愿乖乖上床去睡觉的。为的就是夜里十二点,天空中那一闪而过却又灿烂无比的烟花。
大年初一就算是新一年的开始啦,这时我和妹妹一反平日里的调皮捣蛋,早上一醒来,还没穿好衣服呢,就很乖很甜的给爸妈大声的拜年。每次等着我们的就是一人一份压岁钱红包。
初一拜父母,叔叔伯伯们是父亲的兄弟,也等同于父母。所以我们给爸妈拜完年,就赶紧跑去给各位叔伯们拜年,因为那里有很多不同的糖果等着我们。
接下来的每天都是和爸妈一起外出拜年,对于大人们来说,这也是一年中最为放松的时候吧。那时大人们的年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过后,而我们的年一般都会随着新学期的开始而结束。
中国人的年,都是红红火火大团圆的时刻。以前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只不过,现在的年,跟儿时的年大不一样了。
糖果点心越来越高档,可是我们越来越不爱吃;衣服也越穿越好,却因为时时都可以买而失去了那份期待,烟花也不能放了,压岁钱换成了我们给下一代。
我都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有吃到过那种手指一样的芝麻糖了,也不记得多少年没啃过那香喷喷热乎乎只拆得剩下一点肉的猪头牙板骨了。
但我记得妈妈看到装糖果的袋子上的洞时,故作惊讶的说:“哎呀,我们的糖被小老鼠偷吃了!”也记得爸爸把两个牙板骨递给我们的时候,总是会说:“来来来,你俩一人一个不用争。”
我儿时的年味,是那再难吃得着的甜蜜芝麻糖、拆剩下的猪头肉,和再也看难见到的满天烟花,还有那浓得化不开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