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王小波说,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高晓松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然而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之上。
在这样一个属于青年的节日里,在一整天都在忙碌的间隙,我竟然有些惆怅。大概是因为清楚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所以倍加珍惜青春印记入梦的每一个夜晚。
日子就像一口大锅,把青春炖得五味杂陈。曾经的那些骄傲与炽热,愤怒与决绝,球场与汗水,心动与真挚,都成为了尘封的印记。
然而提起青年,我想到的却是文艺。
0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求分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跃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今天已不再是从前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00后基本一生下来,就奔着较高层次的需求去了,社会条件的支持,给了青年们更多选择的空间。
年纪尚轻的那几年,父母为我们负重前行,想尽办法给我们最好的一切,“读书、旅行、摄影、时尚、音乐”这些词汇背后,避免不了要烧钱,也让我们养成了挑剔的毛病。
直到自己参加工作后才真正认识到,那些年少轻狂,挥霍无度,不过是涉世未深,不知人间疾苦。人过了25岁,应付老板的责骂都精疲力尽,哪有心思文艺。
在我们的身边,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或者正在过着看上去很有前途,但是并没有意思的人生,为了减肥而运动,为了工作晋升而放弃旅行,为了买房买车而远离兴趣爱好,为了加班而错过一本好书。
在钢筋水泥的现实生活里穿行,我们压抑了从骨子里反实用主义的灵魂,那些不安分的文艺情怀,总会隔三差五跑出来透透气。
03
文艺和数学一样,是有穷生命里的无系之舟。
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人类总是想尽办法扩展生命的宽度,从而获得对无穷的体验。
从数学里第一次出现无穷到人类开始真正用δ来理解无穷,走了差不多三四千年的路程。文学也一样,从诗经里绿衣对逝去亲友的哀思,到现在人人都是自媒体,大多数人为的只是自己的存在感,而非接社会主义建设的班。
身处现实世界,一草一木,人情世故,你逃不掉。但你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内心世界,架构一个个梦想乐园。
作家脑海中是一部人生悲喜剧,音乐家脑海中是一个流淌着音符的河流,画家脑海中是无尽的色彩斑斓,旅行家脑海中是整个世界。
一首歌可以带你到心灵最清澈的河流边,一幅画可以带你到人类不曾到达的美景前,一张照片可以带你到最震撼的场面当中,一部电影可以带你到脑海中亦真亦假的片段里。
截取内心世界中的一个编码,用文字、照片、音乐等方式,在现实世界中分享出来。文艺,就是沟通两个世界的桥梁。
我们都生活在臭水沟里,别忘了仰望星空。
04
从小到大,我都不是一个出众的人,唯一值得骄傲的,是小学初中在班上学习成绩还不错。
然而到了高中进入实验班,我就再也找不到一点存在感。
因为个子矮小,我总被同学欺负,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梦想,只想着成为大众的一员,靠委屈作贱自己来娱乐同学,换取大家的关注。
有一次上化学课,老师讲到氟中毒,让大家描述症状,一同学指着我说,“他就是活生生的标本,一排大黄牙,像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一样。”
有一次生物课,老师讲到鸡胸——胸骨向前隆起畸形,状如鸡、鸽子之胸脯,是前胸壁第二种常见的胸廓畸形,发病率约千分之一。一同学指着我说,“他就是鸡胸啊,概率这么小都能被我遇到,看来我要去买彩票。”
慢慢地,我不再怎么和同学们相处,而是去看那些隐藏在文字里的爱与恨,去听歌,去了解哲学。我终于开始体会一个人的快乐,靠文字音乐就能度过一个人的日子。
我迷上了《诗经》里那些简短悠长的感情,尤其是在感情受挫的这些年,我看到赤脚的青年呼唤爱人的深情款款,独居的妇人对外出丈夫的思念。虽然缺乏爱情,但我并不缺爱情的体验。
我反复听《kiss the rain》,然后喜欢上蒙蒙细雨,享受在下小雨的时候不带雨伞独自漫步,闻到沿途的泥土和着青草的味道,很有安全感。
我读梭罗的《瓦尔登湖》,读周国平的《无用之学》,读林夕的《林夕字传》,我发现思考写字的充实,远超过呼朋引伴的乐趣。
文艺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卵用,但我不再为孤独、失败而焦虑,在苦难下依然能看到光明,在泥泞里始终一步步不急不徐地向前走。
05
太阳为什么会下山?因为地球有自转和公转。
动物为什么会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一个人?那是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在作祟,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
我们用科学来解释周围世界发生的一切,但科学很少带个人感情。而实际上,我们都是带着独有的经历来看待世界的。
我们所经历的,哪怕是同一件事,加上自己的思考,就大不同。文艺的滤镜,是透过莹润而饱满的心灵,去看见更丰富的世界。
白天,我们是奔跑在现实里的世俗凡人;夜晚,我们静静做回多愁善感的文艺青年。
因为内心世界的丰富,我们摆脱了生活表面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