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去都有一个认知:婚姻生活是两个人的事,要双方都付出努力,才能够变得更好,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想法。
但如果我们做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而对方不改变,却最多只能起到50%的效果。
于是,我们试图改变对方,却发现越期望对方改变的时候,越痛苦。
心理学上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婚姻是一个人的事。
就是说,改变对方既然是徒劳的,就更要专注于自己的成长。
婚姻中的许多烦恼,都来自于对伴侣的要求得不到满足。
如果你的内心不完整、不强大、就体会不到生活中那些小幸福,只能依赖于对方。
对方做得好时就觉得幸福,对方做得差时就觉得痛苦,心情患得患失,一切情绪的起伏都只能被动的跟着对方走,那么不管和谁生活在一起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
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完美的人,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
如果真有一个完美的伴侣是为你打造,能解决你生活中所有的烦恼,那这个人一定也会活得很累。
婚姻中,对伴侣的过分依赖和期望会导致我们过得特别拧巴,因为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
当我们还不懂如何真正的爱自己时,却渴望对方的爱,就陷入了感情的泥沼,无法自拔。
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总是换游泳池是没有用的。
婚姻里,我们能获得的最大收获不是成功的改变了对方,而是不断要求自己,使自己成长。
有的夫妻争吵一辈子,是因为一辈子的力气都用在努力改变对方上,结果是越努力越痛苦。
也许你辩才无碍,回到家里可能就是说服不了自己的另一半。
能率领千军万马的人,未必能处理好亲密关系,婚姻是光环过滤器,到了家里都只剩本来面目。
刘欢的妻子卢璐说:
争吵,虽然目的是弄痛对方,可是夫妻是挨着太近,已经长在一起的植物,弄的太痛的结果,往往是害了自己。
有人曾问一位结婚50年的老者,如何保持婚姻的长久?他说:就当这婚没有结。
在一段理性的亲密关系里,真正不能失去的其实不是对方,而是自我。
当你只关注自己的成长,降低对对方的期望,反而可以让自己的身心更加放松和愉悦。
我有一个朋友,特别懂得生活,虽然结婚生子,但日子过得独立和自由。
有一段时间,她每次周末去买菜都是下午就出门,快天黑才回来。
丈夫唠叨她菜市场那么近,买几个小菜为什么那么久。她也只是笑笑,也不说话。
好几个月都是如此。
丈夫最后起了疑心就开始跟踪,发现她每次都很快就买好了菜,但在回家的路上,总是拐进小巷的一个咖啡馆,点一杯饮品,坐在靠窗的位置,若有所思,似乎在等谁。
丈夫愤怒地想着,只要那个男人一出现,他就会冲上去给她一巴掌。
可是每次都只是她一个人坐着,翻翻杂志,翻翻手机,然后提起买好的菜,若无其事的独自回家。
终于有一天,丈夫忍不住还是问了。
她噗嗤一下笑了:有时感觉生活很累,我就在咖啡馆里独自坐坐,找回一点少女时光啊。
在婚姻里不丢失自己,是很多人需要学习的课题,尤其女性。
越亲密的两个人,越需要一些适当的距离来保持呼吸感。
当你了解婚姻的真相:
是通过一段亲密的关系,教会我们去理解和包容对方来成就自己,而不是拼命去改变对方来满足自己。你就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事上,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听一段音乐,保持一些婚前的爱好,每天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或者依然为年轻时的理想而努力。这些都不应该随着结婚而消失。
婚姻重要的不是和谁过,而是怎么过。
美国第一夫人安娜·埃莉诺·罗斯福说:“除非你许可,没有人能使你失去自尊。”
我们不是别人言行的奴隶。
若老婆犯错了,我们不一定要生气;老公一个坏行为,我们不一定要回应一个坏心情。
当我们自己拥有自己的“价值感、安全感、能力感”后,我们对人的需要,就会降低很多。
面对爱人,我们要求少一点,计较少一点,矛盾也就相应减少。
当我们注重于自己的成长,开始真正的学会爱自己,这时,一面对些平时看不惯的小事,也会变得心平气和。
婚姻是两个人的结合,但我们应该把它当成一个人成长。
婚姻中,能够改变自己的人都是神,而一心想着改变别人的人,都是费力不讨好。
许多婚姻不快乐的根本原因就是一生都在试图改变对方。记得张德芬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婚姻生活越是不称心的时候,越是需要关注自己,而不是对方。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对自我的修炼。
当你明白,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升自己,那么你和外界的关系,和伴侣的关系,和孩子的关系才会真正的有所改变。
当你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幸福就悄悄开始。
不同依然存在,对方的缺点一点儿没改,优点还是那么屈指可数,但当你的心接纳,对方就顺眼了。
一切的变化,都是因为心的变化。
无论你和谁恋爱、结婚,最终只有通过相处中的各种冲突和矛盾,不断磨合,与自己和解,与对方和解,学会理解、包容和接纳,最终才能和更好的自己相遇。
那时的你,历尽千帆,却云淡风轻,圆满了自己也可以影响他人,这才是婚姻带给我们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