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越多,越会发觉自己的无知!但读书越多,也越能更清楚地看透这个世界。
小时候日子过得穷,总幻想着天降巨财。再大点知道“天”并不是我认识中的“天”,便又幻想着来一厉害的人,帮助我们这些穷人。让我们不用那么辛苦,过上好日子。然后再大一点知道能干这么厉害的事情的人就是当官的人,清官好官,把为富不仁的人,压搾穷人的人都干掉,然后穷人就能过上好日子!
再长大,读过很多书后明白了,这些是民粹主义!为富不仁固然可恨,但是很多富起来的人也是辛苦工作才换来幸福的生活的!我有限的认知中,只知道自己辛苦,没体会别人的不易!
没有读过《万历十五年》的时候,我很讨厌历史中太监这一类人,觉得他们娘娘腔,仗着皇帝的势自己在外做威作福,并煽动皇帝干下许多祸国殃民的事情,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万历十五年》中揭示太监的作用,首先是照顾皇帝,其次是皇帝的耳目,更多负责去监察地方事务……
太监从小就进宫学习知识文化,虽然他们不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们的文化水准,绝对不低,所以他们也像文官一样,参与朝事。
所以说,多读书,真的能改变我们的认知。
当然,这本书不是讲这些八卦的,这是一本非常有内涵的书。
从书的第二章开始,作者就以每个重要的人物为引子,讲了关于那个朝代的某个方面的问题。
比如第二章讲到张居正,张居正是万历的老,又是首辅大臣。他在位时一心辅佐万历,教他学习知识,并教他如何做个贤明君主。
站在时间长河的这一端去看张居正的功劳,那便是实行改革,想实现大明朝的伟大复兴,但是他没有成功,并且死后还遭到严重的清算。
这是由几方面的原因造成:
1.张居正的改革触动了很多文官的利益,所以这注定一条艰难的路。
2.为了贯彻落实改革,张居正不得不用些权谋,比如通过皇帝的身体来降些自己意愿的政策,提拔一些与自己理念一致的人,好推动改革。
3.提拔重用自己的人,势必打压对自己施政方针不利的人,为日后自己遭受清算埋下隐患。
当然,社会的发展不是以个体的力量能够改变的,尽管张居正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着重权,但是社会环境和大众(势力强大的那群人)没有改革的诉求,他张居正一人,也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这一切切阻碍张居正改革的脚步,并且日后他又遭到清算,这结局也是不言而喻了。
作者从张居正的角度讲了改革的问题,让我们能从大的角度看到,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各种原因造成,我们原来的单纯视角和单纯愿望,只是狭隘的民粹主义罢了。
所以多读书,读好书,改变的不只是知识量的多少,更多的是思想观念,读好书真的能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