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一个朋友剪的片子雏形,是一个以在新西兰的南岛小镇上生活着的女孩为主题的一部小型纪录片。看完之后,深深的被这个恬静深沉的女孩所吸引了。
在这个小镇上,只生活着300个人,邻里之间都是认识的,到哪里去也都不用害怕。在这里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静静的做着一些事情,想着一些对于生活人生的疑问。她是一个喜欢大自然的女孩,喜欢一个人思考着一些深沉的话题。她对于人生的态度和思考,某一些也与我相似。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这就是应该在新西兰该有的生活态度啊!在离天堂最近的国家里,一个人在农场里面做事,一个人静静的思考人生。这就是原本在新西兰该有的样子。
影片里面的人缓缓而谈:“我觉得跟人打交道好累啊。人为什么就不可以一天不说话而不被认为是怪物呢?”
>>> 新西兰,是我性格改变的开始。
我认识的很多朋友,刚开始都说“你的性格很开朗啊”,我笑而不语,他们殊不知我以前是一个跟别人说话都脸红的内向者。
也许是拜乐于思考的脑洞所赐,也许是因为新西兰实在是太乡村,在也许是因为感觉跟人打交道非常的累,我在来到新西兰的第一年里并没有交什么朋友。学会了独自去思考,去思考人生,思考生活。就像影片里面讲述的那位女青年一样,慢慢开始习惯了独自一人去思考。而世界,总是不给这些乐于思考的人们,多留一些空间。就如同影片里面所说的,不怎么说话的人,总是得不到别人的青睐。可是这些不怎么说话的人,总是最深情的那一个。就像以前的老师给我的评价一样,平静的表面下藏着一颗波澜涌动着的内心。
我开始广泛的社交,是在我进入学生会之后。在此之前,我一直是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乖乖女,学会了思考之后,就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思考当中出不来的那种人。对于外面的花花草草一直秉持着一种看看就好的心情,也不知什么叫做人世间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天秤座骨子里不羁的性格就显现出来了。开始有了不同阶层,不同品味的朋友,并且很乐于听他们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不同的故事。他们说,我在一群人面前,总比不善于表达自己。我觉得,也许那个就是真正的我吧,在一群人里面不是最显眼的那一个,但是总是语出惊人的那一个。
“有些人,一旦分开了,就再也不会再见了。”这句话,被用在感情上的次数,总是多于被用在朋友之间的次数。但是实际上,朋友也好,恋人也罢,对于多愁善感的人们,总是躲不过离别的恐惧。以前看到过一个帖子,里面说:一个人可以有精力去接触并且维持着联络的人,最多也就100多到200个人左右,而对于其他那种有过一面之缘或者有过几面之缘,一段时间的缘分的那些人们,总是要不自觉地说了再见。
>>> 改变之二,韩国。
我呆在韩国的那三个月里,彻底的改变了我的性格以及生活方式。如果把以前的我比喻成森女风格的话,那现在的我就是都市潮流女。在新西兰的慢节奏生活里呆了快6年的我,一下子被韩国快节奏的生活所吸引了,才慢慢意识到,这个才是我原本该有的样子,一个文艺气息与放荡不羁并存的,有想法却不失乐趣的,都市女青年。
只有体会过遍地的wifi和随时随地的时尚,才会明白,原来在新西兰所经历的那些小打小闹似的勾心斗角是多么不值得一提。就像在新西兰就应该在山里面,面对着宁静的湖水拿着笔记本电脑思考一样,在韩国就应该在娱乐大都市里面把脑袋放空,尽情地享受着花样年纪应该有的乐趣。在我第n次坐在去往弘大的二号线上的时候,我就决定,年轻时的我,一定要呆在这些快节奏的生活之间,就算工作辛苦压力山大,也一定要想办法留下来。我为我热爱思考的脑袋而感到骄傲,因为许多人活着,除了“把工作做好”和“赚更多的钱”之外,并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但我也并不想把自己变成一个孤塔顶端“世间只有自然才懂我”的诗人,我还是要任性地表达出我的浮躁不安的青春。
>>> 我们都任性的活着
虽然我和那位影片里面的女子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但是我们还是有共同点的,就是,需要绝对的自由。她是在小镇里面寻找她的自由生活,我是在都市里面寻找着我的自由。
那么,这个自由是什么呢?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的自由。是想玩就整晚玩个够的自由,是想思考就整晚思考的自由。我们都在乎着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也都不在乎着别人对我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