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在即,打算做些什么?
如果打算提升一下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我认为是个很不错的决定。
同事的儿子马上高一了,就有这个打算。向我询问,该如何做好暑期阅读这件事。
要说的实在太多,通过微信没办法面面俱到,于是我给了她一张思维导图。
个人觉得,这幅图适用人群不仅限于高一新生,把“教材”这个分支拿掉之后,适用范围马上扩展了。
当然,思维导图模仿发散思维,这个特点让它本身具有了无限的可能性,所以,分支还可以无限扩充,内容量也会大很多。
比如,关于“笔记”又可以具体分为:
一、线性笔记,也就是我们绝大部分人正在使用的笔记方式,不讲究纸张、格子的样式、颜色、横竖方向等;
二、方格笔记,比如东京大学笔记、康奈尔笔记等,纸张基本以4A为主,一页纸分三个区域分别笔记不同内容,纸张可以是空白或者蓝线小格子,便于作图,笔迹以红、黑、蓝三种为主,重点鲜明,整齐有秩序,很明显地体现出笔记的逻辑思维过程。
三、思维导图笔记,与线性笔记和分区域笔记不同,它有着明显的格式塔特征,搭配图形、色彩、空间感、线条感、词汇、想象、数字、顺序等人的大脑技能,更趋向于对人脑的模拟和再现,笔记更注重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更利于体现笔记的创造性。
这幅图“笔记”分支后面还可以再加入笔记类型、方法等关键词,让这个分支更加凸显。
关于笔记这件事,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思考过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学生记了大量的笔记,依然不能进步,甚至倒退?
为什么笔记不能有效发挥记忆、分析和再创的功能?
为什么阅读写作没有更加有效的辅助工具?
为什么思维力的锻炼不能借助直观的工具,借助学生感官来得以提升?
……
让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也有线条、色彩、空间感等,会不会更能激发阅读兴趣和思维潜能呢?
我认为,很有可能。
当然,这需要掌握一两个得力的工具,就如数学中的画图工具,物理化学中的实验器具。有了这些工具的辅助,枯燥乏味的阅读写作过程完全有可能也变得有趣和多姿多彩。
方格笔记本,思维导图等,都是不错的辅助工具,视自己喜好或者具体阅读写作的情况来做出选择就好。
另外,就文中这幅思维导图而言,先是有了手稿,然后又用思维导图软Imindmap10进行了整理修改。
完成得比较仓促,日后还需继续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