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博士》的作者史蒂文森说:“我的衣袋里总是放着两本书,一本正在读,一本正在写。”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里,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了?
曾国藩告诫后辈宁可不做官,也要做读书明理的君子,读书真香吗?
我们从这些老照片里看到的不是天香国色,而是一种与世无争得恬静从容。那是因为书籍总能不动声色地把岁月的温度篆刻进灵魂的底色里。
读书,可以变化骨相
电影《卡萨布兰卡》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三毛也曾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仍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以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董卿说她睡前一小时会隔绝电子设备专心读书,哪天没读书就如同没有洗澡一样周身不适。每每站在台前的她,不见岁月的痕迹,反而是越发动人的沉稳与优雅。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林清玄曾说:“人生不过就是这样,追求成为一个更好、更具有精神和灵气的自己。”
齐白石年少时家中贫困,不能进学堂读书。但就是上山砍柴,他也会带本《论语》,有时读到忘情,忘记时间忘了砍柴,哪怕回家遭受祖母的责骂,他依然乐此不疲。日后,书籍为齐白石的艺术注入智慧和滋养,让这个清末的乡下人最终成为一代艺术大家。
读书,是普通人逆袭的宝典
哲学家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的塔拉,从小被父亲“囚禁”于家中,靠研读《圣经》掌握了写作技巧,练就日后自学,考大学,读博士的真本事。看到了吧!哪怕是仅仅读通了一本书,它也可以变成一双翅膀,带你飞往人生的彼岸。
读书,是随时携带的小型避难所
毛姆曾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即使外面的世界兵荒马乱,我们也能给烦乱的心找个地方安放。
文革时,杨绛每每打扫干净厕所后,就在里面静心读书,外面闹哄哄的世界仿佛不复存在。她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在书中和未知的自己相遇。
李笑来让我们《把时间当做朋友》,他说成功就是用正确的方式做了正确的事情。人生下半场,比得不是赚了多少钱,拥有多少豪宅,而是你的自律,你的层次与见识。
作家吴晓波说:“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都以无与伦比的勤奋为前提。要么是汗,要么是血,要么是大把大把的好时光。”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在这大把的好时光里,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这种最高级的自律你做到了吗?
2023年,愿我们奔赴的路上贴满自律的路标,愿我们的房间里溢满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