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有必要和大家解读下自营到底是什么?因为现在电商平台的强大,各大电商平台都会打着自营的旗号来售卖产品,不过我不针对全部电商平台。就拿京东来说,就在自营上存在着消费者的质疑。
首先说说自营的执行思维。自营模式是指一种他组织(other-organization)模式,即企业调动自身资源,打造用户体验。在现实中,这样操作的企业也不少,因为互联网将大数据集中于云端,而且提供了对于大数据处理的云计算能力。互联网技术让企业对于数据的吸纳和处理实现了规模效应,使得企业凭借自己的有限资源也能够做出足够大的蛋糕。
除了完全使用自身资源的模式以外,自营模式还有一种变形,即“进货- 销售”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渠道模式”。典型的例子是电子商务企业中的亚马逊、京东、当当等渠道电商。这种端口企业先通过向各资源供给企业进货,然后在自己的商城上销售,并提供统一的仓储、物流、整体品牌营销等一站式服务,用户可以在这里一站式采购。这种模式中,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资源完全由端口企业基于自身掌握的数据进行判断。也就是说销售的产品是直接在电商平台不经过第三方直接卖给消费者的。
京东的自营模式就是如此,京东把东西从批发商那里买过来,他零售给你,售后也是京东自己处理 第三方就是商家入驻京东在京东出售商品,售后由第三方来处理【类似于天猫商城】 打个比方;把京东比作一个超级购物广场大部分区域是卖自己的商品【京东自营】。
记得之前京东CEO刘强东-强哥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有过这样一个问题:
记者:自营平台和第三方平台,在京东的未来战略布局中地位如何?
刘强东:第一,我们并没有规划希望POP平台将来占多少份额,自营占多少份额。第二,很多品牌商、合作伙伴都会带着某种疑问:我们怎么与京东自营竞争?其实,我们没有任何冲动,也没有任何利益倾向于哪一方。我们自营和POP店的净利润率是一样的,毛利率可能不一样,因为自营的毛利率肯定高,但自营有大量的付出,有物流服务、仓储,这么多员工,自营成本也高,所以净利润率二者是一样的。正因为我获取商业的利润是一样的,我们内部就能确保公平对待,最后让消费者来选择。但我们还是希望两者之间存在竞争。事实证明,大量第三方卖家来了之后,不仅没有导致我们自营业务的下降,反而彼此促进,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因为各自有其优势,能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其实这段话不难看出,强哥强调的是自营与第三方的获利的分析,通过他的描述。不难看出他的京东自营模式虽然在成本上会有所提高,但是盈利是与第三方平台持平的。
丨可以从自营的优缺点去分析
优点有两个:
1、可以保证利益不外流,自己投入得越多,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多。
2、可以确保供应链强力整合,此时的端口成为了企业出货的专用平台,企业因此可以控制用户体验,这在容错性比较差的互联网经济中尤其重要(用户轻点鼠标就可以离开)。
缺点也有两个:
1、有限资源不一定能够满足所有用户的欲望,或是商机的浪费。企业市场反应较慢,产品种类扩充不灵活的原因。如果自己足够强大,就能自己定义规则玩转数据。
2、自营在某种意识上可定义为垄断市场,这就说明在企业激励机制上会比第三方平台风险要大。他不会像第三方平台那样各入驻为了生存进行竞争,就是在这样自营模式下,活跃度会逐步的削弱。
但是对于京东而言,缺点应该是不存在的。所谓京东自营,确实是京东在运营是,但是有麻烦和京东是没啥关系的,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矛盾?没错,就是要矛盾这个话题才能“自营”。
还有上次的假机油事件。强哥也是piapia打脸,对于“如果京东商城有假货会怎么处理”,强哥表示,如果有人在京东商城上卖假货,索赔额度起步在100万,只要发现假货,就会把商家所有资料发给工商局,让工商局去查他们的库房,让他们倒闭。
其实假机油的事情成了去年消费维权第一反面案例。后来在壳牌鉴定、遭到投诉之后,京东商城终于派了客服人员处理,搬出供应商来背了这个“锅”。
说好的京东自营呢?为毛搬出供应商?对于此次事件。京东官方解释了“京东自营”:“京东的自营就是京东集团子公司的自营就是京东自营”。京东集团回应称,自营为京东集团自营,而非京东商城自营,具体的销售主体由京东集团决定。
所以说,到底京东自营就不是京东自己经营,而是由它的子公司经营,而它子公司事实上却不参与买卖,还是找的供应商,随时甩锅给供应商OK?除了“自营”,京东还有“全球购”的标签,前者是通过其他平台采购,后者才有品牌商的授权。
实话!这些不过都是电商平台自营的套路。没啥自营不自营的,不出现假货对消费者来说已经是很好的了。可以说这种现象的存在,如果出现了假货等问题,是不是增加了消费者的知情和维权的难度?
光说不做假把式,“打击假货,让他们彻底倒闭”这个口号不仅仅是嘴皮子说,应该付诸于行动!
关注公众号更多电商资讯:聚商视觉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