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 青少年焦虑障碍总体流行率约为11%,这就是说,每100个青少年里,就会有11个人患有焦虑障碍。
导致孩子焦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父母。
《自驱型成长》这本书说,在身患焦虑症的孩子中,有高达50%的人本身就有着焦虑的父母。
所以要想孩子不焦虑,父母先要自己不焦虑。
-1-为什么父母越焦虑,孩子越容易焦虑
《自驱型成长》说:压力和焦虑能传染,就像一种情绪的病毒。
压力打开了孩子焦虑基因的表达开关。
压力通过一种称为“甲基化”的过程,影响着孩子的基因表达。当某种基因为了应对压力,某种类型的化学物质(称为甲基)就可以将其“锁定”在“打开”的状态。
孩子大脑容易受到父母压力和焦虑的影响。
如果父母压力太大,孩子大脑甚至能从父母的汗水中感知到恐惧和焦虑。大脑的杏仁核感觉到了威胁,并在父母身上发现了焦虑、恐惧、愤怒和沮丧。其次,前额皮质,也就是“领航员”,包含着大量的镜像神经元(能够模仿学习所看到的事物),让孩子通过观察学习,复制来自父母的焦虑。孩子看到什么,也就成为什么,这个过程从婴儿期就开始了。
孩子更容易受到压力和焦虑的困扰。
孩子在25岁前,大脑前额皮层都没有发育完全。面对压力和焦虑,没有一个完全成熟的“领航员”告诉他:“没什么大不了的!”恰恰相反,他的杏仁核会接管大脑。他会感到压力巨大、脾气暴躁。如果压力长期存在,杏仁核就会变得更大、反应更灵敏,也就是更容易焦虑。
孩子是伟大的观察者,同时也是糟糕的翻译官。如果孩子感受到压力,他本就不成熟的解释功能会进一步变得混乱,往往会编个自己的故事出来。而孩子所想象出的情景,往往比事实更令人担忧。
孩子的焦虑会进一步加重父母的焦虑。
父母本身就焦虑,等孩子也焦虑的时候,父母就会更放不下,而这很可能导致孩子的叛逆,继而会让父母的焦虑飙升。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要想孩子不焦虑,父母必须像在飞机上遇到紧急情况那样,如果客舱(以及学校与生活)里的压力失控了,那在尝试帮助他人之前,先要解决自己的压力和焦虑。
-2-父母要成为孩子的“非焦虑临在”
《自驱型成长》说:平静亦会“传染”。
父母不焦虑,孩子们同样会感受到父母的平静,找到“世界很安全”的感觉。他们的镜像神经元也会学习复制父母的平静。
临在就是“让家成为安全的港湾”。把家变成一个平静的空间,没有过度的争执、焦虑和压力。这样家就成了能让孩子休憩疗愈的地方。一旦他们明白,每天结束的时候他们都有一个安全的地方来恢复元气,他们就有能力回归现实世界,更好地去应对充满挑战的社会变迁、学业压力,以及外界各种各样的挑战。
-3-父母如何成为一个“非焦虑临在”
父母可以采取“AAA+ACT”的公式,成为孩子的“非焦虑临在”。
AAA(Aware、Allow、Accept)
理解(Aware)你的孩子,从内心欣赏孩子。想象一下,当你在大清早或者漫长的一天过后,看到你的小宝宝时,内心有一个柔软的地方被触动,对孩子发出来自内心的微笑。孩子也一定会看到并感知你的微笑和欣喜,仿佛自己成为了一个难得的奇迹,从而获得强烈的自尊心和幸福感。这是父母最值得为全家人做的一件事。
允许(Allow)孩子自主发展,消除对未来的恐惧。无论孩子即将经历什么,都不太会出什么乱子。不要恐惧孩子小时候的状态,那可并不是他们永远的状态。前额皮质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迟早会发育成熟,大多数孩子都能安然度过童年、青春期和青年期。哪怕期间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大多数也能得到圆满解决。
接受(Accept)自己的压力,让自己不焦虑。把节奏放慢点,锻炼身体,保证睡眠时间。也可以学着做冥想,提高自己的大脑默认模式网络。“孩子不开心,家长肯定不开心”。这话对孩子同样成立,即:“家长不开心,孩子肯定也不开心”。
ACT(Accept、Choose、Take action)
接受(Accept)这个世界原本的模样。接受度能提高我们的灵活性,让我们能够深思熟虑,而不是靠着本能去条件反射般地回应孩子。“爱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所有”。接受我们的孩子的现状,他们如今正是他们本就该是的样子。
选择(Choose)自己的视角去看待孩子。做一个平静、能够共情的父母,与孩子保持一种富于支持性的亲子关系。找到能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案。
采取行动(Take action)提供帮助。专注于孩子的优势,为孩子设下边界,自己做个好榜样,同时为孩子提供孩子需要的外界帮助。
要解决孩子焦虑的问题,父母首先要自己不焦虑,把家变成孩子任何时候都可以、也愿意回来的安全港湾。
生命漫长,父母其实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
平静陪伴,父母只需做个非焦虑临在静待孩子绽放。
【无戒学堂】日更第27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