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样不努力的人。”
文丨一先生
2018年01月31日
一。
中学时和我要好的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点,成绩好。
而我,是他们当中成绩最差的那一个。
但我有个特点,在他们眼里,我是最努力的那个。
“努力”一词成为对成绩不好的我最好的赞美。
可我也最讨厌的这样赞美,好像这种赞美就是用来给不优秀的自己最好的安慰。
努力的意义何在?
努力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促使自己去得到一个另自己满意的结果。
可是在还未达到自己最终的目的或者已经失败,向外界传达一个努力的自己时,这样还有意义吗?
我曾经写过三篇文章共一万五千多字,我把它们投到了青年文摘杂志社。可两月过后没有收到任何回复,这证明文章没有被采纳。
我挺难过的。我把投稿以及文章的截图发了条朋友圈。
一分钟不到,我就收到一条信息:
“失败就是失败,不够优秀就是不够优秀,为什么还要发这样的朋友圈,是证明你曾经足够努力,还是证明你已经成功了?”
我的内心为之一震,迅速把动态删掉了。
中学读书,成绩好不好,更多取决于你花了多少时间去学习、方法是否用对、上课是否细心记笔记……
它似乎和努力并无多大直接的关系。
可是在失败过后,还用一个曾经努力的自己来安慰自己,就有点可悲。
假如,这种努力,其实也没那么努力呢?
二。
阿信和我做了9年校友,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毕业。
每次吃完午饭,走过学校的走廊,都会看着他迈着急匆匆地步伐小跑回教室。
大课间路过老师办公室,他总会拿着一叠试卷黏着各科老师问问题。
晚间跑操,他也会拿着一张语文古诗在背……
他努力吗?在我眼中,他是最努力的那一个。可他成绩就是不好。
他问过我,这样的努力有什么用。
那时候我不会回到,我说,对得起自己就好。
我对数理化一直是不敏感的,试过买菜时,阿姨问我一百减去八十二等于多少,我愣是在原地站了三秒,回答了一句“不知道”。
可我在别人眼里也是个努力的人呀。
中午不回宿舍午睡在教室学习的风气是我掀起的;周末不回家逗留在学校刷题的主意也是我想的;把枕头带到教室也是我带头的……
可我和阿信一样,最后只是上了个普普通通的大学,在一片诧异的目光中,我们都被标以“努力”的称号。
在学校最后一次见到阿信,他呆滞地对我说了句:“也许努力的作用就是对得起自己,可仅是一种麻痹自己的对得起,失败就是失败,不够优秀就是不够优秀。”
我安慰了一句:“也许只是在读书这件事上,我们是失败者。”
他呵了一声,“也是在安慰自己吧。”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失落感从我心头涌起。也许这世界真的有人在很努力地做一件事情,可能恰好这件事不在他擅长的领域内,失败了。
或许努力的意义,是用来安慰每一个遭受失败的人。
三。
阿信读的是师范专业。
和他在火锅店把汤底搅得沸沸腾腾,看着滚滚的热气,我问他过得怎样。
他没有像几个月前那样显得疲惫与迷茫,他说:“我专业选的不错,期中考试基本都上了90分,从前没有在学校拿过奖学金,我觉得大学时可以了。”
说完他得意地笑了笑。
曾经和我一样是个不擅长数理化而选择了理科的人,也在大学选了一个文科专业。
他似乎没有以前那样的努力,但是面对现在的科目,学起来总是得心应手,在每次考试中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胜利。
他爱画画,就在学生会里的宣传部里任职,每天常做的事情就是涂涂画画,校道里好几版宣传海报都出自他的手。
他对我说过自己非常喜欢烹调,苦于曾经的高压学习,一直荒废了这个爱好,所以暑假报了一个培训班疯狂练习烹饪技术,最后在学校的美食节一炒成名。
他说他很喜欢现在的自己,不用像以前那样精疲力尽,也不像曾经那样迷茫,但好像就是没有以前那样的努力。
在浑身沾满羊肉味的时候,我拿起一瓶啤酒对他喊了一句:去他妈的曾经的努力。
曾经的努力,就像一艘失去指南针的帆船,在不适合的天气下选择出行。这样的努力使自己疲惫,也容易在最后的时刻,被礁石撞的粉身碎骨。
可是重新整装,我们仔细看了天气预报,根据航行的天数配备了相应的口粮,然后在指南针的指引下,悠闲地到达了一个又一个明媚的海岸。
似乎不费吹灰之力。
最后。
和阿信分别时,他在网易云打开一首歌,把音量放到了最大。
“只有活下去,才能看到明天。才能有期望,才会有希望。我们的路还会有多远。除了坚持,我们别无选择。”
“努力的活,不再懦弱,不让现实中的现实将我淹没。”
阿信在上滴滴前说,“敬那个曾经努力的人。”
我不是个努力的人,也许是因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看到了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结果,“努力”一词似乎也不再那么的重要。
可在失败的时候,努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有着一种保护我的作用。但我也最讨厌这样的作用。这代表着失败。
哪天,我的标签,不再是“努力”,取而代之的是我的能力,那我就活成了自己喜欢的那个模样。
以上。
“ 只为一直含泪微笑奔跑的我 ”
主编丨一先生
梦想是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但因为八百度散光加近视
一腔热血只能转化为笔尖的一撇一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