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是8月22日,接下来的几天一直在为即将到来的骨干教师培训作准备,因为本次培训要求是全脱产,可是又有哪个领导愿意让自己学校的老师一走就是十几天呢?所以每天要早早地尽可能的给学生们上好课,然后才能顾得上自己专心听课。相信我们群里的很多老师都有相同的感受,但是从9月1日开始榆树为了防控疫情,全部转为线上授课。
因为名额有限,我是倍加珍惜此次来之不易的培训学习,此次的国家培训计划(2021--2025年),目的支持乡村骨干教师校长培训,实现深度提升,加强专业教师培训队伍,持续打造省市县三级教师培训专家库。
本次培训聚焦县级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2022版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解读作为培训内容的重点,围绕职业信念与教育情怀,教学创新与学生发展,信息素养与技术应用,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四个维度设置课程。
第1讲 孟范举的《数与运算主题内容本质一致性的理解与实践》
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正如史宁中教授所说的:“天下事都是一个理,不能各说各的理”,数学学习的方法是从内容出发到舍弃内容的过程。
数的认识的本质是计数单位累加。
数的运算实际上是基于数的意义与运算法则的意义进行的推理,而数的意义是与计数单位直接相关的,虽然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是不同的内容,但是它们的内在意义和方法都可以通过计数单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加法和乘法就可以看做是计数单位的累加、合并,减法可以看作是计数单位的减少;
除法既可以理解为几组相同的计数单位的依次相减,也可以理解为是计数单位的平均分与细分。
核心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培养数学核心索养为使命,在整体思想指导下,以小学数学核心概念为统领,重组教学内容。使之形成具有整体化、结构化,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并实施教学的一种教学改进方式。
第2讲 程明喜教授的《核心素养下数学转型与变革策略》
我们的课程已经到了第三轮课改,改革需要勇气、智慧、正确的方向,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路径和坚定的行动,课改核心变化是增删调换改为原则,通过本科学习而逐步形成: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型策略为促进深度学习发生,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树立全人的学科教学观念,教师要用四必问指导备课,教什么内容,怎么教(教得有组织,有趣、有序、有用), 为什么教:为素养而教,教得怎样:围绕目标评价。
培养素养,不仅仅是培养知识能力,还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个转型策略融合为三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核心,以学科为重心,目标设定,内容选择重组,学习活动设计,学习结果评估,为我们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提供可操作的脚手架。
第3讲 韩继伟教授《基于数学本质的小学数学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可能遇到学生想不到的困难,如何选择解题的切入点,孩子无法理解大人的直觉,培养孩子的解题策略,而不是单纯教孩子解题过程,更多增养孩子想象力。比如游泳原理很简单,但是光会了原理不行,一定要亲自实践,要想帮助孩子,不同的知识类型用不同策略,小学数学很多需要练习,特别是解决问题,要先讲想法后讲想法,数学解题要给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孩子形成数学思维。初学不能追求速度和数量,只有熟练之后才能刷题提高正确率。
数学教学要回到数学本身,未来努力的方向在于向上理解数学,向下理解学生,教学一定要精准定位,不断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才能做好数学教学工作,真正解决教学中学生很多做不到的问题。
第4讲 李子良教授的《中华文化涵养师德,修己达人,走向生命的日新月异》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不打自垮”。
任正非:把教育做好,国家才有未来,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教师要想加强师德,一定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的内涵,要自觉、自省、自律,时刻记住”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不断高要求自己,不断进阶提升,永葆仁爱之心,对待事业才能起点即巅峰,出发即到达。
第5讲 苏文玲《深度学习理念下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这里的深度学习可以概括为三化六性
三化:即问题情境化,任务结构化,活动递进化。
六性:即目标社会性,学习自主性,规律迁移性,思维高阶性,过程直实性,评价全程性。
能在不同情境中创造性解决问题,就是素养。
“教学评一体化”是目标教学,需要教师在“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设计——学习评价”这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链环中聚焦核心素养,展开运作。
大单元教学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有机重组,是由零散走向关联,由浅走向深入,由远离生活需要走向实际问题的解决(学以致用),三个表格,从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研修方面给我们有所启示,但是真正的得心应手还需要假以时日,但至少给我们指引了方向。
第6讲 马云鹏教授的《义教数学课标内容结构式分析》
如何在实践中去践行课标是关键,在新课标,旧教材情况下如何去做,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标2022版》内容结构化,突显知识的关联,有助于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促进核心素养形成。
主题结构化整合:(分为四个主题:数与代数,图形合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也体现了数学的整体性、一致性、阶段性。
教学变革的要点:1、基于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实践。2、重视单元整体教学方式变革。3.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
《多边形面积》案例,也是让学生经历统一度量位的过程,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意义,经历推导常见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度量方法,逐步形成量感和推理意识。
第7讲《中信东师附小校区专场》活动展示
有效应用三种教学组织形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这三种课堂教学范式的好处:
自主——因学而导,独立思考
合作——生生对话 ,共享差异
探究——师生对话,数学相长
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关乎学习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学习应该建立在自我意识的能学,具有内在动机的想学,在一定努力基础上坚持学。
第讲9 解读“体认式”教学
体认式教学是先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进入课堂,脱离简单的书面练习,注重生生、师生交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交流,质疑实践。把生活经验转化为知识,注重体验与探究。在课堂上,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观点,举的例子更贴近生活,原本需要记忆的知识能够扎实。掌握需要拓展的知识,也能够深入理解,使学生的成绩更为优秀,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
第10讲是张旺教授的《中小学教师师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要想承担教育改革的重任,需要开展有意义,有价值的课题开展研究,提高运用理论的能力,反思观念,认识体验,注重概括,明确方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国绕研究问题深入学习,提高研究起点,提升自我,完善科研教育,通过教育科研来把握核心素养,来适应课改发展的需要。
(第13讲)孙世梅教授的《素养时代的课堂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态度的超我和凭整,是人在真实情境中做某种形为的能力和素养。
22版课程方案的内在逻辑:立德树人,以素养为导向深刻理解育人价值,落实育人为本理念,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表养,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设定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和教学方法,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是体们教学活动中 。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
第14讲 明德小学主题分享《 智慧教学,助力师生成长》
创新点,关于情境的设置,关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发挥素材育人的功能。
第15讲 杨宝忠 《学习三个历史“决议”,坚决拥护“两个确立”》
坚决拥护“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工作中。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一切要向前走,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过去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第16讲),李晓梅教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理解性案践教学》
保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理解性教学实旋策略
一、以理解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二、从单元主题教学凸显结构化特殊的课程内容。
三、以教学和学业评价设革得进核心素养落地。
教师要为了实现“真正的理解而教,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重本质的种子课能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生长课让学生化复杂为简单,学会迁移,在种子课和生长课进行到一定阶段,开展重应用的综合与实践活动。
第17讲,李春光教授的《从专业阅读助力学习型教师的“修炼”》
读书是第一好事,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外引促进内生,必须依靠阅读才能实现目的。阅读是国家发展,立德树人,自我需求。教师的教育机智是可以通过阅读提升的。要想做好阅读,要列好书单,选书格调要高,明确阅读方向,也必须坚持,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自身素养的提升。
(第18讲)王艳玲教授的如何理解《义务教学课标2002)》的变化
“数学眼光”是观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看”出数学规律,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数学眼光在发现形成和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关系和转构上具有重要意义,还表现在观赛查与探索数学的外部世界上,从数出的角度去里解解自然与社会、人文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体验数学的审美价值,还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和创新意设与运算能力。
要想怎速抓住新课标的精髓,要从整体框架出发,找到自己对应部分加以研讨,深入总结探究。
(第19讲)李永胜 聚焦核心表养,培育时代新人
新课程方案是党和国家的育人蓝图,是学校的课程纲领,如何通过课程方案来实现培养人的目的?
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方向):构建五育并举的课程
二、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象):提供适合的学习机会
三、聚焦核核心素养,面向未来(目标):奠定未来
四、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机制):跨学科主题数学
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方式):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相长
第20讲 孔在平 教授《基于质量标准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
基于儿童特点,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会观察、会思达、会表达。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观,是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或任务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核心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把学到的东西重组运用,数学知识、方法,价值得到不断整合和重构,核心素养真实落地。
评价学生学业质量从知识主题、问题情境、情感态度三个角度评价。考试命题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关注对知识主题的整体理解,关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
第21讲 王永春教授《义务教育程标准(2022)解读》
强调顶层设计,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慧增智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从课程——教研——教学-——评价——考试,要渗透核心素养这个目标的达成,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原则。“三会”是核心素养的最高境界。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学习理论,付诸实践,数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必须知行合一。
第22讲 刘莉《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要变化与教学变革》
“综合与实践”的学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来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更系统化、整体化和结构化地理解数学知识,更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表达,实现孩子的真正理解数学内在的联系和广泛的应用,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经验,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第23讲 高枝国教授《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与实践活动》
“综合与实践”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解决实际问题和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跨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具有综合性、实践性、问题性等特点,主题设置体现整体性、关联性,聚焦核心素养。过程为任务驱动—系统思考—深度学习——跨界融合—成果展示。“综合与实践”活动,立足数学课程中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应用,贴近生活,聚焦真实问题的解决,选择有更实问题情境和社会价值的综合性议题,打破学科边界,有机融合生活。
第24讲:吴正宪教授《学习“新课标”落实核心素养》
为学生创设“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既要关注学习材料,也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数学教育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伴随一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根本所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改变育人方式,改变教学方式,落实新课标的路径,实行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的整合。主题学习知识结构彰显数学知识间的丰富联系,主题学习不仅能长久保存信息,更能深度理解概念,促进学习能力提升。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真正的教育,就是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光之后还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只有这些才是真正的教育,也就是我们当下所要努力践行的核心素养。 阶段性的学习即将过去,十多天的名师讲授,我们学习了多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但是这只是书面上的东西,还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生活当中逐步去探索和运用,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游泳的道理和真正会游泳还是两件事。但也正像为我们培训的老师所说的那样,因为此次的深入学习,可能会让我们的教学理论比同时期的人要早三年,此次线上学习,很多的授课教师为此辛勤 付出,特别感谢。也期待下一次的培训及早到来,再次冲击我们思维理念, 成为不断提升我们的源头活水。教书,我们不忘初心,只为梦想的实现。育人,我们砥砺前行,只为成长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