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电影节观后感
影片讲述了年迈的母亲在意识到自己身体逐渐不能自理后,强烈的自尊心使老人不愿在病床上痛苦的离去,而是由自己来决定何时体面、有尊严而又美丽地离开。可想而知,老人家人最初强烈反对,但在感受到老人活着内心的痛苦后,家人也逐渐理解,特别是女儿,并在老人最后的时光里一起快乐,一起幸福。
结局当然很痛苦,但这却是迟早都要来的一天。老人走了,平静,安详,带着那份尊严与美丽。
我学的并非是电影,因此拍摄手法什么的一概不知。记性也不太好,才过一天,甚至连主人公的名字怎么也回想不起来。但影片于细节处的刻画,简单到让你哽咽的情节,却是我怎么都无法忘怀的。虽然当天来现场观影的人并不多,但断断续续的抽泣以及纸巾轻轻划过脸颊的声响,却萦绕于整个民大礼堂。以至于散场后,连退场都这么安静,就像只有我一个人来似的。
谁都有母亲,一些情节难免勾起我们对于母亲的思念。一杯热水,一句问候,一个永不会松手的拥抱,就算是平淡无奇的文字,也能勾起那点点滴滴的回忆,也能让泪水噙满心间。
我从来都是个恋家的人,在北京上学,一学期回家一次。可即便刚从家离开,在宿舍看着母亲发来关切的文字和语音,眼泪也会不自觉的打湿眼眶,更别提那段时间给家里打电话了,总不敢打太长时间,就怕母亲听出来,也怕家里担心。七尺男儿的我,这点上,也挺没出息。
父母尚未变老,老了以后呢,我没想过,也不太敢想。总觉得他们和我小时候一样年轻,一样健康。而影片却残忍地把这一问题摆在了我们每一个人面前,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面前。
我不敢说国内的父母亲们是否有这般洒脱,愿意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世间留下最美好的自己,起码尚未看到相关报道。我只想说,我们决定不了环境,决定不了时间,因此只能决定我们自己。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你不必说,我也不必知道。就这样,终究,在最好的年纪,你会做最好的自己。这最后的一堂课,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我写这篇文章时,很巧,旁边有个年轻的父亲在为大概三岁可爱的女儿拍照。天很蓝,云很白,午后阳光直直打下来,不冷也不热,映着旁边迎春花,那笑容,比花还要美。就像电影中,年轻的母亲带着女儿在跳舞,伴着欢快的舞曲,两人旋转起来,鲜艳的长裙炙热而有活力,转成一个圈,转在电影里,也转在我的心里。
⋯⋯⋯⋯⋯⋯⋯⋯⋯⋯⋯⋯⋯⋯⋯⋯
新浪微博: YRun_在路上
咕咚: YRun
微信公众号: YRU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