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独立思考,是学不好知识的。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
现在有些孩子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家长,总想依赖别人。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问题有问必答,这很不好。
孩子问:“妈,您看这题怎么做呀,太难了。”妈妈拿起习题一看说:“这有什么难的,这不就是先加后除吗?”
“哦,先加后除啊,行了。”孩子没动脑子,把题做出来了。一会儿孩子又问:“妈,你看这题是等于35吗?”妈妈拿起作业来说:“不对,不是35,应该是38。”孩子马上把35涂改成38。这种辅导方法最不好,它只能养成孩子的依赖性。
还有一种现象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现在不少家长会选择送孩子到午托班、晚托班。许多孩子在上晚托班的时候,由于许多晚托班并没有专业的老师,为了让孩子早点完成作业后回家,常会不负责任的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这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十分普遍,所以我强烈建议刚上一年级的学生家长,不要图省事,把孩子放在不专业的晚托班,孩子刚上一年级,握笔姿势、坐姿、写汉字等,这些细节的教育问题,晚托班几十个孩子在一起,一两位老师是根本注意不到这些的。这样做极有可能产生的结果是:孩子不但没学到知识,反而滋生出不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家长抽时间亲自参与到孩子的作业中来,这在目前基础教育的大环境下无比重要。
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一定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做题的方法,更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应该做两件事:
第一是给孩子鼓劲,说:“这题不难呀,你很聪明,你再去想想,我相信你自己能想出来。”孩子有时问家长就是偷懒,或是没信心,一看题比较难就去问家长,并没有好好琢磨。家长一鼓劲,孩子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
如果鼓劲还不行,可以做第二件事:给孩子指出思路,先让他把题看明白,理解题意,比如做数学作业时,家长可以问孩子:
“这题给了你什么条件?”
“这个题让你求什么?”
“由条件到问题需要搭个桥,你说这个桥怎么搭好?”实际上是家长在教孩子思维方法,引导孩子自己动脑子去解答。这样辅导,辅导一个题等于解决一大片问题。总之,家长要根据孩子所提的问题教孩子思维方法。告诉孩子思考问题有不同方式,什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思维方式。家长要告诉孩子,学习必须自己独立思考,不能总依赖别人。当然,当孩子经过独立思考,百思不得其解时,再去请教别人,这就不能叫依赖了。这是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求得别人的帮助,但这时也最好不要只问答案,而要共同探讨,以求开拓思路。在了解别人对问题的分析解答的同时,学到别人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既学到知识有发展了思维,佑程在平时晚上的辅导中同样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的。
学习必须善于思考,上课不光认真看、仔细听,而且还要积极动脑,或对老师讲的内容加以前后联系;或根据老师所讲的例题,自己总结归纳解题思路;或自己试着做,然后与老师讲的相比较。总之,要把课上学到的知识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真正在自己的头脑中扎下根来。当上课遇到疑难问题时,不要轻易放弃,要认真把它记下来,课后抽出时间钻研解决。平时家长应鼓励孩子多想一些问题:
• 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办?
• 有没有别的措施?
• 事情是如何进行的?
• 是怎么想出来的?
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但也要教育孩子虚心好问,美籍华人吴健雄教授说:“在中国,家长往往这样问孩子:你今天得了几个A?可在美国,家长往往问孩子:你今天向老师提了几个问题?一语道出了我们家庭教育的弱点。这一点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学问学问,要有学问,必须又学又问。凡是好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愿深钻,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家长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好问的习惯。
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师都说,那些经常问问题的同学,他们的能力要优于其他同学,平时,他们看起来似乎领悟得较慢,但是,在测验或考试的时候,他们却考得非常好。
反之,那些平时似乎什么都懂的人,到了考试的时候却往往发傻了,考不出很好的成绩。
当然,要讲究问的方法,尽管提问的方法很多,但对于孩子向老师提问来说,最重要的是问题要明确,不能连自己也不清楚该解决什么问题就发问。
向老师发问,应当只限于“实在想不通”的问题。其他的小问题,可以在上课前后和同学讨论解决。
在上课的时候,也应该教育孩子专心听其他同学的提问,也要思考同学提问的那个问题。这对孩子很有好处,因为这些问题往往是具有普遍性的。
孩子问问题的能力,一般都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零碎型阶段。标志是思路狭窄,提出问题较少,没有深度,比较琐碎。
第二个阶段是广杂型阶段。标志是思路较宽,提出问题多,但较杂乱,没有接触到教材的实质。
第三个阶段是价值型阶段。标志是思维敏捷深刻,所提问题能抓住重点和实质,有启发和研究价值。
家长应帮助孩子逐步过渡到第三个阶段。如果达到第三个阶段,也就是说孩子会请教别人了。
我是付老师,专注于中小学课外培训、家庭教育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