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死而生”、“末日思维”和“诺亚方舟思维”等等,都是在特定的极限场景下的一种测试,是你在资源极其有限、约束条件极其严格的情况下的一种优先性测试。类似的测试还有很多,比如写墓志铭也是一种优先级测试:墓志铭不可能长篇大论,你想象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留下的遗言会是什么?
杰弗逊是和华盛顿、林肯齐名的美国三大伟人之一,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写的:“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15、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16、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17、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如果在日常场景中,你的优先性不是由你排列的,而是由各种事物牵扯造成的——哪种事物暂时的牵扯/吸引力大,你就随哪种力量走的话,从整体上看,你的行为和思维就是没有优先性的,基本处于“布朗运动”状态。
圣雄甘地的故事。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关系,冰山
蓄水池
我们的认知是在一个看似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出路、解决方案,实则又找不到出路、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寻找一个有用线索的过程,说白了,认知就是要找到线索。
2. 忒修斯战胜牛头怪
忒修斯(Theseus)受命去克里特岛上杀牛头怪。用利剑杀死牛头怪不难,但他还要面对一个巨大的挑战:牛头怪在迷宫里,当他杀了牛头怪之后,自己就会被困在迷宫里永远走不出来。
忒修斯执行任务之前碰到了一个好心的姑娘阿里阿德涅(Ariadne),并且送给了他两样东西:一把利剑和一个线团。
忒修斯在进入迷宫之前,先把线系在门口的柱子上,然后带着线团和利剑才进到迷宫里,顺利地杀死了牛头怪。最后,他沿着线团,成功从迷宫里走了出来。
珀耳修斯和阿里阿德涅的线团都告诉我们:在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那些看似辅助性、帮衬性的工具和手段,往往又是决定性的。这个道理对于我们提升自己的认知同样重要。
在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希望凭借我们高度优化的认知就可以快刀斩乱麻地解决问题,事实上,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如果你只盯着这个任务和手中的所谓“利器”的话,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或者在解决问题之后会发现,你身陷到一种更大的麻烦甚至是灭顶之灾当中。
假如你住在酒店里,可能也会找东西,但第一,你找东西的频率很低,也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找东西;第二,东西很容易被找到。但在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比如家里,你可能找东西的频率会特别高,在各种储藏室、杂物柜、杂物抽屉和书柜之间来回奔忙,一个昨天还看见的东西死活就是找不到——我们在找东西上花费的时间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老司机开车。
你不妨想象一下家里的杂物柜和杂物抽屉,它们之所以这么乱,完全是你随手乱放的结果。但是你为什么会随手乱放呢?因为你觉得时间很宝贵,根本没时间对这些杂物进行归类整理——当我们觉得时间不够的时候,为了省时间就会随手放东西。这个过程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一个异化的过程:
本来为了省时间才不去整理和随手放置,结果往往要花费更多非常宝贵的时间去寻找属于我们但我们不知道放在哪里的那些东西。我们无形当中制造出了一个充满混沌和无序的世界,让我们找不到线索,没办法快速准确地找到我们所要的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随手放置各种东西的这个行为有它的合理性,因为你觉得没必要把时间、精力和注意力用于那些琐碎细小的事情上——我们通常把这种具有临时合理性的行为称为“短期行为”。
学习不是信息的积累和记忆。而是找到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 凯西的故事
《稀缺》这本书里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叫凯西的女生立志要报考医学院做医生。在美国学医很热门,竞争也非常激烈,所以凯西总是最大限度地压榨自己的时间,让自己陷入到一种极度忙碌的状态,甚至刷牙、洗脸、上厕所都让她产生一种愧疚。她习惯吃快餐,脏衣服随手乱扔,认为与别人的交流都是浪费时间。
凯西所有的时间都在做一件事:如何尽可能地争取更多时间。但不幸的是,或者说“出人意料又在意料当中”的是,凯西一直在浪费时间:她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找东西,这些东西又找不到,她会对自己发火,认为“百事缠身,诸事不顺”。
紧迫感导致的“管窥效应”使凯西忽略了很多事情,比如忘记还信用卡,忘记交电费、电话费,等等,而这些忘记的事情又会给她造成无穷无尽的麻烦。她的时间安排得越紧,一个环节出岔子以后造成的麻烦就越大,以至于她的神经几乎到崩溃的地步。
更糟糕的是,凯西不但生活中丢三落四,做实验的时候也不停出错——谁都知道她很想变得优秀,但所有的人都觉得她办事拖沓、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成绩平庸,而且,身体状况还越来越差,她年纪轻轻竟然得了糖尿病。
如果我们的大脑是一个蓄水池的话,最终能不能蓄到水、蓄到多少水、蓄满水需要多少时间,都取决于进水管和排水管之间的流量差。但是,我们的大脑不是一个蓄水池。
如果说学习是将输入的知识存储在大脑当中,那大脑跟蓄水池最大的不同是:它不是直接存储输进来的东西。
与其说大脑是蓄水池,不如说它像我们的身体:通过摄入食物来进行输入,但它不是一个食品仓库,而是对食品进行深度加工,并且将能量转换成身体的各种机能的过程。
最重要的是:学习不是为了存储,不是简单的认知囤积,而是在遇到复杂事情的时候,快速准确地调动我们已有的认知资源,应对眼前的事态和处境。
学习知识是听课记笔记。这是一个信息收集的过程。后续需要整理思考分析,让自己的思维升级。
富兰克林写文章。
学习不是为了存储,不是简单的认知囤积,而是在遇到复杂事情的时候,快速准确地调动我们已有的认知资源,应对眼前的事态和
在听了一场2个小时的激动人心的演讲之后,你能说出来和别人分享的内容却连两分钟都不到。
记忆有两种:memory(记住的)和recall(记住了,并且能回想起来)。
回到富兰克林的故事。他在每次重写之后,又回去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能发现很多他自己已经输入但潜在遗忘的东西。接下来再次重写,这些曾经隐藏在大脑黑暗处的东西就显现了出来——当然,还会有很多继续留在黑暗当中。
富兰克林通过反复六七次这样的重写以后,这些初级输入的东西,通过不断再次输入,以及最重要的加工过程,就建立起了一个“重写”的框架。需要注意的是,重写不是默写,是在看了这篇文章以后力图跟作者实现真正同步的状态,所以,“重写”是一个在自己头脑当中建立框架的过程。
还有一个例子,是我去年收到的一个使用频率不高但特别有用的礼物:一个旅行包。这个大旅行包里有四个小包,每一个小包里又包含着四个更小一点儿的包。就像一个集合,一个大集合包含四个子集,每个子集又包含四个子集。
这款旅行包是专门给那些忘性很大的人在旅途上用的,让你能快速找到东西。比如你要找牙刷,那你就可以在跟洗漱有关的那个包里的一号小包里找。这里还有一个过程:用完以后,你要把它归位到相应的小包里。
在你出门的时候,你要从家里众多的既有的初级材料中,把你要带的东西找出来,放在相应位置。而你最开始装旅行包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加工过程:你拥有的这些东西是一个初级输入,你将初级输入各归其位,通过一套坐标系或者一套定位系统准确地把它们放置在该在的位置,这就是加工。
我以前讲过,我原来出门老爱忘东西,后来一个朋友教给我四个字:“身手钥钱”——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这四个要素组成了一个包,我只要带着这个包,而且知道这个包里头有四个要素就行了,缺哪一个我非常清楚。“身手钥钱”既是一个搜索体系,也是一个检测体系,同时也是一个加工体系。
考试
一本书,它的目录和提纲,就是搜索引擎。
学唱一首歌,要反反复复的唱,并不是听一遍就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