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去一如既往的百度空间写下自己阅读论文的记录的,无奈,百度空间全部
存入百度云,连写文章的功能都受到了限制。实在是真的无语啊。你把我们所有的数据
放到百度云中,限制各种,我觉得这是很自私的行为或者在用户利益和公司利益之间,你们
倾向于后者了吧。。。
以后,就将自己论文阅读的记录放在简书里好了,希望简书能挺住陪我走下去。
2015ICSE这篇短文,后面才发现是一整个系列,其系列主体在于将生物学上的各种人的身命特征,
比如heart-rate eye track等等应用到软件工程任务中去,可以说是生物学和软件工程的交叉使用,一开始拿到这篇文章,看了abstract后,觉得想法很interesting,第一想法觉得更多关注软件工程中人的因素,是更回归到了SE的本源。所谓任何东西都是人搞出来的,找到本源,解决它将是se中更本质的东西。
要说到这个系列,大体虽然是生物学中biometrics在software tasks中的应用(这里的应用文中涉及到的是识别task的difficulty以及将其进一步与code quality练习起来,即也许一些biometric乃至difficult 的task也许往往表示该task涉及到的code quality比较low,那这样的也许能解释一个所谓好的文章,好在哪儿,首先文章创意好,这创意好可能好在不是它多难,而是在人们没想到,可你一提出来,别人就会觉得,对啊,这个确实主观上就很work的这种好。随后,有了好的创意,就用实验去验证,当然,结果往往是positive的,最后比较关键的,可能是最终的应用,比如,文章就将其发现应用到code quality上去,一气呵成,觉得确实还蛮ok的,怪不得,作者将这个主题的文章全部发往icse,从2014发到2016,最后就成phd thesis了,真好啊,羡慕。偏题了,回到正文),整个系列具体要探究的RQ有3个:
1)能否利用收集而来的biometrics来做task difficulty的预测?(2014ICSE T. Fritz, A. Begel, S. Muller, S. Yigit-Elliot, and M. Zuger, “Using psycho-physiological measures to assess task difficulty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in ICSE,2014.)
2)biometric的sensors能否捕捉到developer在从事task时的emotion和progress的change(2015 ICSE S. C. Muller and T. Fritz, “Stuck and frustrated or in flow and happy: Sensing developers’ emotions and progress,” in ICSE, 2015.)
3)biometric sensor收集到的数据能否作为code quality的measure以供developer参考(2016 ICSE)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哦了。
2015-07-11 17:13
by zou @Nan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