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是艾瑞克森催眠经典书籍中的经典,已经绝版。武汉荣格心理咨询中心创建人黄进军老师每天在读书群诵读并讲解,以下为课堂笔记。
《催眠之声伴随你》目录
第1章 改变潜意识心智
第2章 个人励志故事
第3章 信任你的潜意识
第4章 间接暗示法
第5章 克服习以为常的极限
第6章 重新建构
第7章 以经验为师
第8章 主导你的生命
第9章 留住纯真的眼睛
第10章 用心观察:留意特异性
第11章 治疗精神疾病
第12章 操纵与着眼未来
第13章 教导价值与自律
第五章 克服习以为常的极限。
克服极限的两项重要因素:
第一,建构较宽广和不受局限的心智系统;第二,着眼于工作本身,而非个人极限,并以此面对考验。
如果你渴望成为富有创造性的思考方式就要请加练习分离式思考,而不是一般人常采用的凝聚式思考。分离式思考就是将单一的问题,分离成不同方向,像大树的枝桠。
故事1,石头的迷失
鼓励读者和听众超越一贯的思考模式。一个磨得精光的石头,并非人为,并非是被海水冲刷,并非因火山石,必须不在朝着沙、水、冰以及人类惯有的方向思考,才有可能解开这个谜团,谜底是恐龙胃中的石头。
故事2,从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
从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的所有方式:走,跑,双脚跳,单脚跳,翻跟斗,翻窗等等,可以爬,也可以倒着走,甚至出门之后乘坐飞机走过全世界,再从后门进来。
故事3,我总是赢得奥林匹克冠军
钢琴演奏家害怕双手不灵活,但无论手如何僵硬,他一定熟知音乐并且了解作曲,双手的病痛,并不会影响作曲家的灵感,正如我,虽然在坐轮椅上,但总是赢得奥林匹克冠军。
故事4,推铅球的金牌得主
克服心理,限制超越个人极限,把行程分成逐个目标,并且可控。把改变的范围缩小在递增改变的幅度。我们如果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改变未来,而不是为已经过去的历史,伤神,那么2/3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正如打高尔夫球球赛把每一洞都看成第一洞,并且球场上没有人,这样你就可以消除一切干扰,关注未来,打出你最好的成绩。
故事5,训练美国高级陆战队队员
讲述了如何训练美国陆战队员,在40轮射击比赛中获奖的故事,旨在说明如何建立宽广而少受拘束的心智系统。本篇故事旨在强调注意任务本身的重要性。为了体现集中注意力,达到任务目标,当事人不但需要忘记之前所得到的成果,还必须集中心神注意当下的感受。
故事6,一闪而过的彩色讯号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憎恨凤凰城的个案。先将憎恨转移到好奇,再有好奇转移到对某个事物的关注。如此这般,就将个案身体知觉转移到了视觉领域。
故事7,走在光滑如镜的冰上
协助当事人脱离既定心态的典型案例,让拄着拐杖的老兵闭上双眼,在水泥路面练习,然后顺利走过冰面。因为他认为在冰面上摔倒的真正原因是老兵有既定的心理预判(一定会摔倒),浑身紧张造成。
可见,避免运用习以为常的认知与观点,至关重要。正如放在地上的木板很容易通过,可是如果架在50层楼间的木板,就会让人心生恐惧,裹足不前。因为视觉与身体知觉连成一体,让人产生恐惧的心理预判,因此,如果闭上眼睛,或者改变自己的心理预判,是很容易通过的。
心得
这让我想起我们在团队拓展训练中,八米断桥的活动项目。对大多数女生来说,这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在八米高架上的断桥随风晃动,在全身没有支撑的情况下,跨过一米左右的缺口,跳到断桥的另一边。很多女生犹豫不前,或者蹲在那儿,或者紧紧的抱着攀登的架子,更有甚者会在上面哭起来,上下不得。那种情形下,只有改变自己的心理预判,战胜恐惧,抱着"我一定能跨过去"或者"豁出去了,不会有问题。"这样的想法,才能成功跨越。
故事8,暖身运动
美国几位印第安的天生的长跑运动家进入奥运会比赛,不料未能进入决赛,原因是他们都以为整个25里的比赛过程,只是在暖身运动。我们在工作,生活,运动,等所有的方面,遇见难题,沮丧不已,认为已经是达成自己极限的时候,如果此时我们提示自己,也许只是在做暖身运动,会不会感到更加经精力充沛呢?
故事9,干爽的被褥
帮助一个每夜都会尿床的女孩儿解除困扰的故事。在处理个案的问题中,要将个案视为独特的个体,无论她的行为在他身边周围的人中有多大的反应,那么毕竟还是个案本身的问题。因此她需要知道的,也不过就是她早已了然于心的知识,"心理治疗的焦点应该放在个案本身的问题上"。并且要试着用个案特别的方式和语言,来体会个案本身的处境,解决个案本身的问题。
可以试着掌握个人的思想、情绪、经历、甚至焦虑,比如控制情绪。要设法找出"开始-中断"的这个心理状态,并且还要勤加练习,以便自如使用这种状态。
大师想知道的,只不过是她有能力在任何时候中断排尿。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以为自己必须一鼓作气,完成任务,事实并非如此。使用开始-中断,也许才是完成任务更有效的方式。这个案例,在处置身处困境方面,比如写作瓶颈等方面,卓有疗效。
故事10,领结
一个必须要系领带的餐厅,可大师戴着领结也进入了餐厅,证明有些我们以为的限制,是可以破除的。因此不妨放手让自己去做梦,当你做梦的时候,别忘了你拥有特权,重新进入相同的梦境,只是换上一批新的演员而已。这样一来,你将有机会发现许多过去被禁止的事,那些是许久以前你的老师和家长们就谆谆告诫你的,不许做这事,不许做那事。这些限制阻碍了我们个人独特的认知,你我也因此进入了处处受限的生活模式。当事人应该信任自己的潜意识,因为可以在梦境中创造出种种克服自己,限制的新模式。
故事11,罪恶
一个女孩儿来自一个僵化,而限制严格的家庭。一直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过着避免犯罪的日子,包括吸烟、喝酒和看电影。促使个案突破禁令,加在这个女郎身上的限制看似来自教会,但是实际也可能来自于她本人内在的狭隘观念,大师协助女郎建立起独自的自立的生活能力,扩充和建立新的生活模式。处在催眠状态中的个案一向非常谦和有礼,因此他们会接受大师对他们的改变建议。
事故12,逆向操作的减肥法
先增加体重,再减肥,打破了个案100多次的先减后增的循环。很多减肥的人都有此体验,对自己体重增加到某一程度时的容忍是有极限的,超过此极限就令人印象深刻,痛不欲生。个案充分体验到体重被强迫超过自己极限(从81.6公斤增至90公斤)的痛苦,从而珍惜减肥的成果,再也不愿意增加体重。
故事13,尽情吃喝式减肥
要求个案节食三个星期再尽情吃喝一天,这是个案行之多年的事,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整,缩短了大吃大喝的时间。设法启发一项微小的改变,因为只要有微小的改变,后续就极有可能会引发新的变化。
故事14,观光减肥法
建议肥胖的家庭主妇,带着孩子出外观光旅游游历一年,而不是在厨房偷吃,食物。她顺利的恢复到了标准体重,孩子增加了知识和阅历,她也深爱着孩子和丈夫,并且改变了家庭的环境。
心得:
这三个减肥案例,个案情况不同,大师所开的处方也截然不同,这与中医的辨证非常相似。
由于个体差异,相类似的病症也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原因,中医看病就是根据"系统"观念以及"尊重个体差异"的观念,来望闻问切诊治病患,用来找出导致病症的最主要矛盾因素,从而药到病除,称之为辩证。
看来,心理咨询也是如此。艾瑞克森是一个洞察人性的大师,通过个案的描述,他就能了解知晓破解之道,一般他会以个案熟悉的方式上加以微小改动,或者,是打破之前的恶性循环。比如那个节食之后习惯于纵情吃喝的个案,他仅仅是缩短了,尽情吃喝的时间。对于那个习惯于长期待在厨房里,无法抵抗食物诱惑的家庭主妇,则改变生活方式,用带孩子去旅游,住汽车旅馆的方式,让她远离食物。而另外一个案例,则是打破先减后增的惯例,改为先增后减,获得成功。大师在个案熟悉或者受局限的循环中突破,获得很好的效果,这些都是因为因人而异,尊重个体差异,辩证之后,才做到药到病除的。此书中类似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
另外,个案动机和决心因素也是决定治疗的成败关键。对于那些只是说说而已的人,就像那个没有决心戒烟的个案,再高明的大师,再有效的方法,也无法使他们收获很好的效果。先增后减的办法,也正是用超过极限的重量激发了个案减肥决心。
我相信每个人对自己的重量都有接受极限的说法。我本人应该是110斤,因为每次体重接近这个数字,我就开始嫌弃自己,感觉身体笨重到无法承受。开始叮嘱自己少吃点儿,多运动,不能太肆意妄为。一旦低于这个体重,恢复到103斤左右,我就开始洋洋自得,放松警惕,如此周而复始。于是,常年来,我的体重一直在此间摇摆。
身边也有很多减肥不能成功的案例,也许正是因为目前的体重,没有到达他们接受极限的原因吧。他们嘴上说减肥,实际内心并没有下定决心,因此无法收到效果。减肥的实际操作,其实并不难,无外乎是少吃多运动,重点是在于对自己体重是否还能容忍,是否有真正减肥的决心。心理咨询可以减肥,正是触发了这种动机和决心,而收到效果。
故事15,戒酒决心强度测验
大师的治疗信念就是,如果你要决定给个案治疗,那就需要承担起他们成长的责任。文中的个案并没有戒酒的决心,回绝了大师的戒酒方案。因此,他没有机会成为大师的治疗个案,继续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