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地坛”这个名字,是在高中的语文书上,史铁生写的一篇散文《我与地坛》,但是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而他的另一篇文章《合欢树》却让我记忆尤深。
《我与地坛》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他双腿残疾以后日日与地坛作伴的经历和母亲对他的无限关爱,抒写了他在特定遭遇,特定环境中对自然、人生、母爱的深切体会和深沉思索,表现出他在痛苦与焦灼中挣扎、奋发的坚韧性格和意志。
我相信大家对史铁生并不陌生,但是我还是想要在这里介绍下他的故事,他是一个身残志坚的代表。
他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副主席。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今天,怀着一种对作家史铁生的崇拜之情,在我对象的陪同下又再一次游览了一下地坛公园,因为上次是晚上去的,并没有看清它的原貌。
买了票,我们从东门进去,里边的景色很怡人,由于疫情的影响,人也不是很多。
我们没有规划路线,就随着心情随便走走,所到之处,皆是风景。
走到一处,我对我对象说,这个园子还挺大的,然后他便和我讲了史铁生与地坛的故事。
史铁生当年双腿瘫痪,心情郁闷,总是喜欢一个人摇着轮椅来到地坛公园里静一静,思考人生,思考出路。
然而,他当时并不知道母亲对他有多担心,因为母亲怕他一时想不开做出傻事,又怕他一个人坐着轮椅出了什么事......
曾有过好多回,他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他的母亲就来找他。
她来找他又不想让他发觉,只要见史铁生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就悄悄转身回去。
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
多年后他才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他的车辙,有过他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史铁生在他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积劳成疾早已去世。
在他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他真是多么希望他的母亲还活着。
然而,他的母亲走的太匆忙了,睹物思人,他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
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他的一点点快乐?
她匆匆离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
有那么一会,史铁生甚至对世界对上帝充满了仇恨和厌恶。
但是,后来,在地坛公园里他终于想明白了,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写道:“我坐在地坛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
很久很久,迷迷糊溯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
地坛公园,虽然比不上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园子,然而,却是史铁生的一个心灵港湾。
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游园归来,特写此文,致敬史铁生,同时感恩我对象的陪伴,让我突然之间又有了新的感悟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