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有研究能力的人啦!------许芩
记住许芩老师这句话,当作咱们的口头禅,有神奇效果!
上周学习了许芩老师的《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写了摘要,听了十几遍音频,心想如果自己在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的同时,能训练自己的研究能力,该以什么样的加速度到达自己的梦想呢?有了这个想法以后,觉得自己瞬间聪明了好多:
1.和孩子玩乐高的时候,创意层出不穷,启发和引导孩子和自己利用现有的积木设计作品。(带水塔的酒店)
2.利用现有材料和孩子一起设计手工,完成家庭作业,给老师和同学惊喜。(爬山日记)
3.给好朋友建议,帮助好朋友成功加薪,解决工作上被同事困扰的烦恼,解决家庭中的烦恼。。。。。。当然,这些建议不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好多都是我从得到各个专栏的老师那里学到的。
4.珍惜自己的注意力和价值,远离只知道抱怨的固执己见的人。
5.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解决自己的成长,家庭,以及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困扰上。
6.不怕困难,不抱怨,积极想应对策略,行动起来。
书归正传,首先,学习和研究的区别:学习是为了求一个高度,研究是为了求一个广度。如果我们把学习比作登山的话,研究就是探险。登山通常有固定路线,甚至有人帮你把台阶铺好,帮你排除危险和障碍,你只要努力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走或爬就可以了,而探险更多是探究未知世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是踏入万丈深渊还是世外桃源。
因此,如果你想把你的专业学得跟大部分人差不多,那你只要有学习能力就可以了。而如果你想把你的专业学得比大部分人好,你肯定需要具备研究能力。因为有研究能力的人,面对一个新事物、新课题的时候能够快速上手,并掌握概况,比如现在很流行的概念:跨界,这对你在换工作、换环境的时候可以更好地适应,更好的进入状态,也更容易做出短平快的决策。这个时代变化这么快,想要在新世界和新机会面前表现得从容不迫,你不可以没有研究能力。
研究的本质:“为了更好”,获得更扎实的知识,掌握更先进的技能,直至设计出甚至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训练研究能力的第一步,唤醒三个非常重要的意识:作品意识、目标意识和局外意识。
“少废话,拿出你的作品看看”,这是我在学习李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专栏学到的,交朋友也好,找合作伙伴也好,面试别人也好,参加面试也好,拿作品说话,演讲很重要,口才很重要,表达方式也很重要,可是最重要的是作品。别说你擅长写作,拿出文章看看;别说你擅长教育孩子,孩子的身心健康,品质修养都会帮你说话;别说你擅长编程,给我看看或说说你参与的项目,解决的问题,你自己的贡献,最好有你独立完成的作品;别说你擅长烹饪,做几道拿手菜尝尝;别说你擅长摄影,发几张得意作品给大家欣赏一下;别说你英语没问题,拿出雅思,托福,GRE或GMAT成绩单看看。。。。。。
目标意识:防止研究过程跑偏,把目标放在时刻能看得见的地方,防止自己在研究过程中,被研究资料或材料带跑,并经常问问自己,我正在做的事情会不会影响研究的主线?
局外意识:偶尔跳出圈外,用局外人的视角,用上帝的视角来俯瞰整个事情的全貌。
还有一个意识不可忽视:成本意识。我们必须意识到,研究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而且,为研究所付出的成本往往是巨大的,包括财务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甚至还有试错成本。
训练研究能力的第二步,搜集资料:足量,但节制。
主动性是足量的保障。需要超强的主动性。
宽泛性能让你评判足量要足到什么程度,是“有目标”的多,不是无穷多,是跳出单一维度,带有目标意识的多。
同时要做到节制,因为一方面时间精力有限,我们不可能去研究无穷多的资料,也没有必要;另一方面,太多的无关资料,更容易让我们迷失,忘记自己的目标。
而要做到节制,需要注意三种情况:第一,避免过度沉溺于文本,过度沉溺于研究的文本最大的害处就是跑题,如果你在做研究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执行力很差,可以考虑一下是不是过度沉溺于某个文本了;第二,对人的研究要去粉丝化,在搜集资料的时候要多视角,求客观;第三,避免情绪化,“无情”是做研究的高贵品质,我们在看书,看节目的时候很容易情绪化,事实上这些情绪变化都在作品设计者的掌控之中,都是被设计出来的。
训练研究能力的第三步,处理资料:运用批判性思维
最近还有一个重要任务,研读《Beyond Feeling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并写出摘要,进展有点慢。
用批判性思维去处理资料,两个重要方向:抓本质(做对比,找不同),找规律(做类比,求相似)
要掌握一个大型软件可以先从跟它对应的傻瓜型软件入手,效率会更高,比如想去研究Photoshop,可以先去学习如何熟练使用美图秀秀。不同的部分,挑出来认清事物的本质;相同的部分,拿过来连接不同的事物,找到它们的规律,以求更快地认清它们。
训练研究能力的第四步,创造输出:督促研究的完成
用写作促进你的研究
当研究让你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这样的研究结论不但对你自己有帮助,而且对别人也可能会有很大的价值,我们就应该把研究结论成果化。
这里不得不再次强调写作的重要性,这么多年以来,我不可谓不努力,为什么拿不出作品,别说像样的作品,不像样的作品都没有,甚至看过什么书,学过什么技能,都没有记录,偶尔在笔记本里找到只言片语,只会说:“哦,我以前看过这本书啊,我以前听过这个概念啊,为什么给忘记了呢?”,只有叹息,现在想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痛恨写作,恐惧写作,没把研究成果化,所以我们在做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写作,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新发现,新结论,写下来。
当然,写研究文章不是胡说八道,不可以随便乱写,我们应该用相对学术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至少具备三个基本的特征:系统(储备信息量要足够大)、有相关的文本支撑(在研究的过程中当然要有自己的判断,但这种判断绝对不能凭想象)、有严密的逻辑论证。
给你的写作找一个“导师”!
最后,有了研究能力,学习一点学术论文的写作要点,就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的输出出来。
学术论文的写作特点:正确性、可靠性、可持续性和普适性。
正确性:向导师提交论文提案,确保正确性。(没有导师,至少要和高手探讨或向行家请教)
可靠性:说话得有出处。论文的写作,讲究的是借力打力,因为在庞大的学术体系中,任何一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你要将学术体系中的某一个微小的分支进行那么一点点的发展,必须有扎实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你要有大量的学术阅读,以获得一个学术的背景。
可持续性:很多经济学和传媒学的学术论文,是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学者写的,放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正确性,这样的论文就具有很好的可持续性。
普适性:比如Marshall McLuhan在1960年代给出的Global Village(地球村)的概念,今天已经变成现实了。当然,普适性的评判可能不适用于所有论文。
最后的最后,掌握英文才能做深入研究。
我是一个有研究能力的人啦!------我,你,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