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时代开始,我就一直深信我是一个很会写作的人。因为从小学开始,我的作文一直是老师口中的佳作, 被老师作为范文在讲台上朗读了无数次。
因此虽然搁笔不写很多年,当我今年第一次在简书上写作的时候,我依旧信心满满,感觉自己很快就能写出一篇“爆文”——阅读上万、点赞上千、评论上百,让我重温学生时代的辉煌。
一篇、两篇。。。很快我就写了小二十篇文章,无奈的是,至今也没有写出一篇“爆文”。
短暂的“世不容我”的挫败感之后,我对比了几个受欢迎的作者的文章,发现她们的文章里有着一种我说不清楚的东西在里边,比如文章中有的东西我也会写,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将它写出来;我也习惯了中学时候议论文和散文的写作形式,习惯大段的辞藻堆砌和无病呻吟似的渲染感情,无法真正将事物记叙和景物描述进行的生动而有趣。
其实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就是语文思维。语文思维是思维主体在运用汉语进行认识与表达、审美与创造、鉴别与吸收的思维活动中,借助于形象对语文对象展开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过程。
缺乏这种思维表现在作文里就是作文中的“死心眼”,即思维的线性发展而导致了思维视野的狭隘,认准了一条路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拼命地让思维“跑”下去,为了能从整体着眼,就必须形成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学会“笼统思考”。
这也就是说我长期以来套用模板、辞藻堆砌和无病呻吟似的渲染感情在实际的文章写作中已经非常不合时宜了。
建立语文思维,《朱天衣的作文课》做的是很好的。
乍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是抗拒的,认为这是一本写给小孩子的图书。通篇读下来,我发现我错了,这分明是一本老少咸宜的作文魔法书。
这套书共有五本,每本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话题写作,二是文字游戏。
书中指出,写作这件事应该是人的本能,只要识字、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像呼吸、说话一般写出自己的想法,只要我们别把写作赋予太多的名目或意义,写作其实可以是很自然、很愉悦的。
在话题写作的过程中,作者总是先给出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头脑风暴般的生动描写。令人惊喜的是,书中介绍的是一种引导式的写作方式,而不是教授写作技巧。她引导我们用文字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让我们的想象力尽情驰骋,从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这就摆脱了我们传统作文教学当中给个题目、读篇范文了解模板就开始动笔的套路。拿美食为例,书中会讲喜欢哪种食物,为什么喜欢,以及围绕食物发生了哪些小趣事,让人觉得像面对面的侃侃而谈,很亲切。
书中关于孩子的写作提出了很多有用的观点,我觉的值得特别强调的有两点:
一是阅读的重要性。
“在现今的环境里,阅读习惯绝对是需要培养的,因为有太多更容易、更好玩的事随时取而代之,像电视、电玩、漫画、网络游戏等,阅读较之于它们的确是需要更多的脑力、精神才能进行的,以人们好逸恶劳的天性来说,阅读真的很容易就会变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牺牲者,所以阅读习惯的养成,真的需要加倍的耐心与恒心。”
二是关于写作的灵感。
灵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然而所谓灵感,绝不是天上莫名掉下来的礼物,而是平常长期积累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多多观察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如果对周围环境、时令变迁、人情世故都很漠然,那就很难有灵感。这就是观察的重要性。这一点也是我常常忽视的。
多读多写多观察,把基础的工作做好,建立良好的语文思维模式才能让你的文章迈出关键性的第一步!